看不见的城市⑨:【辅助之城】怎样当好中国首都的“配角”

城市副中心要真正围绕其核心定位来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一座多个中心、主副匹配与和谐宜居的未来之城。

【编者按】城市是什么?主政者、规划者,建设者,居住者,迁徙的异乡者,游览的观光客……相信答案五花八门。无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城市是承载许多人生活与梦想的所在。这里面,有快乐,有希冀,有追求,有梦想,有苦痛,有委屈,有遗憾,也许你在城市生活多年,可是你真的认识你的城市吗?或者说,你看见了城市的一部分,而城市更多的面孔是你所未曾看见的。

就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所说:“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2017年,“城市”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科技让城市迈向“智慧”,互联网金融让城市出现“无现金”,雾霾成为主政者必须面对的考验,一场大雨拷问城市“看海”……就以首都为例,北京的城市总规划千呼万唤始出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通州副中心热火朝天,“折叠”也成为北京的另一种现实。

临近岁末,凤凰网评论部推出“看不见的城市”系列评论,为现实的城市把脉,为理想的城市发声。

文丨特约评论员 马亮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蔓延,单中心的摊大饼式发展越来越难以适应增长需求,并导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大城市病。规划和建设城市副中心,疏解部分中心城市的功能并促进城市良性健康发展,就成为未来城市规划和治理的题中之义。

北京市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并规划雄安新区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未来城市发展理念的典型代表。但是,什么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城市副中心?如何建设一个合格的城市副中心?笔者以为,理解城市副中心需要把握三点,就像拆文解字一样,即城市、副、中心。

首先,城市要以人为本,建立包容性的公共空间,并满足市民在居住生活、工作发展和休闲文化等方面的多元需求。城市的核心要义就是优质公共服务的普惠提供,这也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最大之处。因为优质公共服务的磁铁效应,城市也让人们有了强烈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并会更加向往城市的便捷生活。于是,城市成了人们寻找同伴和同类的空间。在这里,人们认清了自己,并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许多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都会调侃,“北京就是一个坑”,跳进去就出不来了。很多“北漂”也会咬牙切齿地在雾霾浓重的一天,大叫着自己明天就走,甚至即刻就“滚回去”。但是,当蓝天复归、晨鸟啁啾的时候,他们又会矛盾地喟叹一句,北京醉美得让人难舍难分,不行再等等看?人们之所以想要逃离“北上广”,而又割舍不下“北上广”,很大程度上同大城市的这种吸引力和归属感密不可分。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让人撵不走、打不散、离不开,甚至“笑着哭”也要与它发生关系。因此,城市副中心要建设成为一个有吸引力和包容性的城市。

城市的灵魂在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个个活的人,所以城市要能吸引人、留住人并让人快乐起来。这些人无所谓是否是精英或平民,因为他们都同城市有着各不相同但又同样坚不可摧的联系。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口,都能够从中受益并有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城市。

中国古代的城市就是如此,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居于一城而相安无事。现代大都市也多如此,不同阶层、职业和爱好的人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之地和可谈之人,也就让城市有了生机活力。在人口、资金、信息等流动无缝隙的时代,城市很难建立牢固的藩篱去阻挡想要进去的人们,也很难反过来阻止想要逃离的人们。因此,要特别避免城市对一些边缘人群的硬性驱赶,并造成贫富区隔或贫民窟化。

其次,所谓副中心即意味着不是再造一座新城,或者说另起炉灶去再建一座完全独立的城市,而是要为主城提供支撑、配套和互补。以华盛顿特区、巴西利亚、堪培拉等国家的政治中心为例,都对首都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区分,并实现其同经济中心、物流中心等城市的错位发展。

通州和雄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一大片可以连片开发的土地。所谓“一张白纸好图画”,这些地区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这些白纸也为城市规划者提出了难题,即如何超前性地对其加以准确定位,并使规划可以在百年后还不过时。在这方面,要特别考虑副中心同主城区的错位发展和互补关系,并从这个定位出发去超前规划。在建设城市副中心时,要实现主副中心城市的有效匹配和兼容,让一座城市可以在看似矛盾的许多方面兼而有之。

最后,城市副中心意味着这是一个中心城,即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城市副中心应该建设成为由多个卫星镇拱卫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布局和治理格局。在建设城市副中心时,要特别避免过去在北京市等其他城市上演的职住分离的失败规划教训,切实地实现一体化的城市融合式发展态势。过去和如今生活在天通苑、回龙观等“睡城”的人们,可能很难忘记每天在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通勤辗转的痛苦和熬煎。当你面对就像潮汐一样来回奔忙的人群时,你会感到令人惊颤的孤独感,因为在这样一个汪洋肆意的人群中,你很难有亲近感和归属感。每个人都顶着一张陌生而冷漠的面孔,来去无声地快步疾走,与你的生命丝毫无法建立任何联系。这样的城市尽管效率奇高,但却并非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因为它让每个人都冷漠和孤独。

在建设城市副中心时,要特别注意集约用地,进行立体式的建设和发展,使城市朝着集约型和立体化的方式发展。此外,要推动以市镇中心或邻里中心为节点的城市规划,并以各种公共交通网络将这些节点串联起来,使城市副中心就像一潭水的涟漪一样可以自由活泛起来。当人们可以安于某个卫星镇并满足几乎所有的居住、工作和休闲需求时,城市的成长才有了旨趣,城市的喧闹才能归于祥和。

当一座城市有了建设副中心并疏解部分功能的时候,既意味着这座城市到了一个不得不改的转捩点,也意味着这座城市需要慎之又慎地避免重蹈覆辙。我们期待一个可以让人向往的城市副中心,也希冀一座能够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城市副中心。因此,城市副中心要真正围绕其核心定位来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一座多个中心、主副匹配与和谐宜居的未来之城。(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附专题链接:2017年终策划:看不见的城市丨凤凰网评论

作者

马亮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看不见的城市⑧:【理想之城】理

雄安新区也绝不是人口的导流池,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保持高起点、高标准才是未来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