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一刀猪肉,贯穿着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

2019-08-22 08:17:23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特约评论员 斯远

近年来,中央高度关注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心中最大的牵挂,还是群众生产生活。在社区,他仔细了解群众办事方便不方便、生活设施健全不健全、文化娱乐有没有;在乡村,他深入农户家,看锅炉改造、厕所革命、污水和垃圾处置,看群众实际生活条件怎么样……

近期猪肉价格暴涨,也已进入中央政府视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的措施。

这些措施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操作性,直指困扰当下猪肉供应的“病灶”。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和养殖场(户)的支持,引导有效增加生猪存栏量;同时要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在科学保障方面,要求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在救助制度方面,则要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这些政策措施都很实在、接地气,体现出明确的问题导向。

不必讳言,近期猪肉价格暴涨,固然与农产品供给周期性波动有关,也与生猪生产供应在一些地方存在政策性收紧是分不开的。一个简单例子是,因为环保约束,很多地方不仅纷纷强力取缔养殖场,也禁止农村散户养猪,当规模性养殖受到猪瘟袭击时,供给侧渠道顿时收窄,猪肉涨价自然毫无疑问。

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这无疑是一次政策松绑。尽管现实已经为之前“一刀切”“简单化”的政策买了单、付出了代价,但能够重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的纠偏意义重大。

确保“吃肉自由”,是民众生活有没有“获得感”“幸福感”最为具象的呈现。“有没有肉吃?”“多久没有吃肉了?”每每成为衡量民众满意度的指标。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说冷漠,甚至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迟钝。

总理外出调研时,经常走进菜市场。2016年,在成都,总理详细询问各类别猪肉的价格:“土猪肉多少钱一斤?”“精瘦肉、五花肉呢?”8月20日,在哈尔滨,总理在道里菜市场猪肉摊位前询问价格变动情况。

也正是因为此前有扎实的调研,国务院常务会议才果断做出决断,拿出诸多实招。

可以说,在解决猪肉供应的问题上,也是需要一点大无畏的改革精神的。不要那些玄而又玄的大道理,更不要那些华而不实的假药方,猪肉可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猪肉也是牵动政府各个监管部门的一个敏感结点,任何错失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特别是,要认识到,鸡蛋也好,猪肉也罢,这些最基本的食物价格上涨,最直接伤害的是食物支出占比较高的困难群众。8月20日,总理在哈尔滨曾动情地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会有较大影响,“菜篮子”牵动群众“钱袋子”,要多策并举,保障市场供应、价格平稳、质量安全,增强群众获得感。

国常会明确要求各地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就是一种惠及民生的政策性救济。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此种联动机制,正在逐渐实现常态化保障。这不仅对困难群众意味着福音,对各级政府也是一次提醒。

一刀猪肉,贯穿着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惟愿各级干部都应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勠力推进改革,真心实意帮助民众解决实际困难。任何阻碍猪肉从养殖场到民众餐桌的条条框框,都应该被坚决祛除。

责编:柯锦雄 PN154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