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光看地方丨河南:老家不“老”,默默变“潮”

2021-03-04 13:54:37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评论员 龙之朱

一群胖丫,让河南再也“藏不住”了。

两会时光看地方丨河南:老家不“老”,默默变“潮”

2021年,来自河南的《唐宫夜宴》,从全国春晚混战中突围,广受瞩目。原本应该尘封的14位唐朝少女,居然动了起来,在虚拟的博物馆场景中曼舞嬉戏,展现出一幅“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的盛唐图景。

很多人表示,这个节目,刷了好几遍!那些丰满而不失灵动、古典而不乏时尚的胖妞,在给人新鲜感、喜感的同时,也如同一阵来自中原的清风,带给大家一个自信、笃定的河南。有网友惊呼,这是那个土土、笨笨、木木的厚重河南吗?这是那个张嘴就“中”,满世界游走着打工人的河南吗?这是那个起笔夏商周、浩荡汉唐宋的古老河南吗?

这当然是正宗的河南出品。也不只是《唐宫夜宴》,今年的河南春晚,国乐演奏《新春国乐畅想曲》、戏曲串烧《白衣执甲》、太极表演《天地之中》……出圈节目很多,让人耳目一新,一个超越传统认知的“大河之南”呼之欲出。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是上亿河南人的“老家”,也是全中国人的“老家”。其历史要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算起,并曾有3000多年时间,河南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诞生过灿烂的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其四。

到北宋时期,河南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与“靖康耻”有关,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南移有关,后来的河南成了贫穷和落后的象征,被鄙视,被调侃,被怜悯。这种“习惯性遮蔽”“经常性无视”力量之顽固,由来已久。其后河南每一次被打量,都会在短暂的高光之后,回归平淡,一声飚出长音的“咦”,承载了一切。

然而变化终究还是发生了。焦裕禄带给人震撼,郑东新区带给人震撼……渐渐地,世人已经习惯了河南的每一点变化,也为之一次次欣喜、一次次惊艳,“老家河南”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及至这一次胖妞出圈,人们终于发现,河南,早已不是印象中那个厚重河南了。“老家”不老,时尚且潮。

就春晚节目而言,河南省打破论资排辈搞改革,让80后、90后第一次成为了春晚的主力军,无疑是一次改革的尝试;事实上,一直以来,河南在文化产业上都锐意进取。《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俊采星驰,是铺垫,也是基础。

而从大的时代背景看,河南这些年来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奔跑拼搏,让人印象深刻。东西南北中,河南第五名。人们不会忘记,2019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5.4万亿元、跻身全国前五引发的震动。不仅如此,当年河南进出口总值5771亿元,居中部六省首位;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189家世界500强企业、165家国内500强企业在豫投资兴业……

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三不”河南,正在迸发出强大的改革内生动力,并从中国对外开放的“跟跑者”“陪跑者”向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先行者”“领跑者”华丽转变,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原大地的鲜明特征和靓丽色彩。

今年河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披露,过去五年,河南改革开放取得关键突破。空中、网上等“四条丝绸之路”联通世界,自创区、自贸区等“五区联动”能级提升,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辐射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跨境电商网购保税模式不断完善。进出口总值累计2.78万亿元,居中部地区首位。五年实际吸收外资90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7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4倍和1.6倍。

尽管具体到人均数字,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河南的蝶变依然令人欣喜。而感应到变化的河南人,也注定会有更多自信、更多底气、更多雍容,顺应时代大潮,做好自己的事情,胖胖的,美美的。亦古亦今,亦旧亦新。传统不是包袱,历史也不是泥潭,完全可以成为当下河南人勇猛精进的精神之源,绘制出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河南春晚总导演曾表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大家会不会来看?为什么要看?看点在哪?在整台晚会的制作上,我们始终带着这些问题去实践和思考。”这样的话,适合一台晚会的创作,同样也适合一个中部大省的崛起。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政府就应该重点发展什么、推进什么、改革什么。

这种适应、顺应、响应,意味着出圈的时尚,意味着全领域的竞进,意味着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德国诗人于尔克·舒比格写道:“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可以说,河南就是那个南瓜,总是成长,一默如雷,终于出圈。我们都喜欢这样的南瓜。(作者龙之朱系政邦智库研究员)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