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调研,讲究“体验式”更讲究“有效性”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有效调研,讲究“体验式”更讲究“有效性”

高明勇 | 政邦智库理事长

体验式调研、沉浸式调研,伴随着相关的新闻事件,越来越引起关注,比如,“北京副处长体验送外卖,12个小时仅赚41元”,“山东一高校老师体验当外卖员,月送2000单挣7000多元”等。

当这些新闻引起关注后,毫无意外的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表示肯定,认为大学教师的体验文章揭示了“算法生态”下,外卖员极其辛苦、难掩危机的生存状态。“真实、骨感到令人心惊的细节,和发自良知的追问,铺陈在公众眼前,冲击着世道人心,重新唤醒了我们对于一个行业应有的关切。”

另一种看法则是提出了忧虑,认为这种“非常态”的体验未必发现多少真相:“教授”就一定比处长,甚至是骑手跑的快吗?疫情之下,四五线城市的记录是否有可比性?兼职跑腿一个月,就能了解一个行业?

有些人甚至以“骑手”的口吻提出质疑:我们进城务工的人真的很怕你们这种“突然的关怀”和“一时兴起的正义”,我们愿意去送外卖,跑滴滴,肯定是因为干这些比干其他的挣钱,都是做过比较的,凭啥你们来定义我们被盘剥了。

出现这种认知上的分歧,并不奇怪。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的诉求也不一样。表面上是“骑手”的生活状态与生存状况,背后是一个牵涉各方利益的“系统”,对其评价,并非以简单的“正义”、“非正义”来判别,也并非用单纯的“强者”、“弱者”来界定。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这些新闻,从“内容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的不同视角打量,其结果自然也不尽相同。就体验式调研、沉浸式调研而言,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关键问题是“调研”是否“科学”,“调研”如何“有效”,最终的结论能否站得住脚。

之前,我在调研笔记中专门探讨过调研(高明勇调研笔记010丨“调研”如何“有效”),我的理解,“调研”就是调查与研究,调查就是“发现事实”,研究就是“表达观点”。

所以,我的关注点并不是这些“体验”、“沉浸”的形式是否新鲜,而是这些体验者发现了什么“事实”——真实事实还是伪装事实,片面事实还是全部事实,浅层事实还是深层事实。同时,体验者又表达了什么“观点”——批判性观点还是建言性观点,独立性观点还是代言性观点,通过媒体报道表达观点还是通过咨询报告传递观点。

这几年我一直关注数字经济治理,我认为如果真正搞清这一问题,实现有效治理、科学治理,就要放下情绪层面的道德判断,也要注意某一利益方的自说自话,调研的对象至少应涉及七个“端口”:平台端、骑手端、商家端、顾客端、舆论端、政策端、研究端。高明勇调研笔记005|数字经济治理:算法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尤其是作为政策研究者,如何不务虚、不空谈,独立而深入地切入这一问题,就当前了解的情况看,不仅滞后,且远远不够。与之同时,除了深入走进骑手端、商家端、顾客端,研究端如何与平台端、政策端、舆论端保持良性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举个例子,很多人经常乘坐网约车,已经成为习惯,不少人乘坐时都会在安全的情况下和司机闲聊,我也不例外。每个网约车司机背后都有一串故事,日积月累,从那些故事的背后,确实可以看到很多:有生活的无奈,有积极的态度,有些故事听来不禁令人动容。如果作为解闷的方式,无可厚非,随性,任意,说到哪就到哪。如果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调研方式,我们不仅仅是体验者、记录者,还是观察者、思考者,并且还可能通过公共平台去表达,要求也有差异,准确、全面、严谨。

与网约车司机交谈,我主要集中询问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事网约车司机之前的职业或社会角色?2、从事网约车之后的收入构成与生活状态?3、当网约车司机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以后有什么样的规划?

第一个问题,指向网约车司机的来源问题,背后是产业的调整(如某批发市场的从业者)、行业的衰落(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从业者),包括失意的创业者,以及一些灵活就业者、一些好奇的体验者等。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经济层面的网约车司机画像,每个月收入多少,成本开支多少,自有车辆的成本,租赁车辆的成本,区别有多大?每天工作时长多少?收入受季节性、节日性影响有多大?“客少车多”到底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同样一单出行,作为乘客的我支出了多少,作为司机收到多少?如何看待平台的佣金提成?有些司机同时在几个网约车平台接单,不同的平台,差异有多大?

第三个问题其实是想了解这个群体的“理想”是什么,一直做司机通往“理想的生活”,还是说有更高的“生活理想”?在很多人的眼里,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职业都是生活的风景,或者生活的背景,而想真正走入生活的本真,探索生活的真相,都属于“入门容易精通难”。

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中产的尽头是滴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生活的真相,而要真正去感受、去理解、去证实,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疫情时期,当时打车遇到的一个网约车司机,他在副驾上放着一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车门的收纳箱还插着一本旅游英语。我很好奇,询问下才得知,司机是一名导游,疫情期间几乎无事可做,就跑一段网约车养家糊口,一旦疫情有好转,还是希望继续从事导游工作,带团全球跑的那种。

调研就是这样,形式只是形式,关键是发现多少事实,表达什么观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