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高见之书五月下:美国经济增长起落的原因何在?

网友评论 ( 0) 2018.05.31 第182期

编者按: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为了寻找高品质的阅读体现,凤凰网评论推出“高见之书”栏目。该栏目旨在通过对新书的爬梳,大浪淘沙,遴选出优秀的书籍,推介给读者,为泛娱乐时代的深阅读提供指引。此为第二十五期,凤凰网主笔张弘整理。

聚焦

《美国增长的起落》

作者:【美】罗伯特·戈登(Robert J. Gordon)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5月

内容简介:在1870年至1970年的一个世纪里,一场经济变革席卷美国,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内燃机、电力、电灯、室内管道、汽车、电话、飞机、空调、电视等一系列伟大发明和后续的增量式创新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户外体力劳动被空调环境中的室内劳动替代,烦琐的家务劳动越来越多地由电器设备承担,光明驱走了黑暗,取代隔离的不仅是旅游还有将世界带入客厅的电视。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生儿预期将活到72岁而不是45岁。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能重续这一“特殊世纪”的辉煌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同样的经济改革吗?

此书将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既有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也有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既从普通民众视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又以经济学家视角在经济增长这一更广阔的背景下解释这些细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特殊世纪”的全景图。通过这样的分析,作者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1870年至1970年的颠覆式经济变革及其创造的辉煌不可再现。在他看来,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不平等加剧、教育停滞、人口老龄化、大学生债务和联邦政府债务不断增加,都将进一步阻碍生产率增长。走出困境必须找到新的办法。

此书既是对过去一个世纪的彻底变革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更艰难时代的预言。在当前关于经济增长前景的争论中,此书所做的分析不容忽视。

作者简介:

罗伯特·戈登(Robert J. Gordon)

美国西北大学社会科学教授,是世界上主要的研究通货膨胀、失业和生产率增长的专家之一。他最近的研究包括新经济的兴衰,美国生产率的增长复苏,以及欧洲的生产率增长停滞。著作颇丰,包括《生产率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ProductivityGrowth,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美国经济增长起落的原因何在?

罗伯特·戈登

这是一本关于内战之后美国经济增长起落的书。人们早已意识到,经济增长并不是稳定且连续的。从罗马帝国衰落到中世纪这长达8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都没有增长。历史研究已经证明,在1300年到1700年的4个世纪里英国人均实际产出仅增加了1倍,而相比之下美国人均实际产出在20世纪每隔32年就增加1倍。从半个世纪前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1920年之前美国经济稳定增长但相对缓慢,1920年起才开始腾飞。数十年来,学者们都在努力寻找导致生产率增长在1970年后显著下降的因素。然而,对于为什么生产率增长在1920年到1970年之间非常迅速而后非常缓慢,并没有全面一致的解释。本书将有助于解决这个关于美国经济史的最根本问题。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增长经历了系统性的变化,在20世纪中期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对“稳态增长”模型的背离,该模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主导着关于增长过程的思考。我对20世纪中期增长高峰的兴趣可以追溯到我1965年从事的暑期工作,当时我24岁,刚结束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习。我们的一个项目是研究公司“税负转嫁”问题,即企业是否通过向消费者收取更高价格来转嫁税负,从而降低公司所得税税负。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将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的价格和利润进行比较。其中,20年代的公司所得税税率较低,而50年代的税率已经大幅提高。已有文献支持以更高价格转嫁税负的观点,依据是50年代单位资本的税前利润率明显高于20年代,但商品销售利润率并没有相应增加。这个反差是由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销售额对公司资本比率的大幅上涨所致的。

20世纪90年代末,我撰写了一篇会议论文,再次回到对20世纪经济增长史的研究。这次会议在荷兰格罗宁根举行,旨在纪念经济增长统计学的著名开创者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这篇论文于2000年刊出,标题是“解释美国长期生产率增长中的‘一个大波浪’”,它唤起了人们对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增长高峰的关注。同时,有证据表明1972年后美国生产率增长的长期衰退已经结束,至少暂时看是这样,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急剧上升。但是,对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计算机时代的发明是否同19世纪晚期电力、内燃机和其他伟大发明一样重要,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这种怀疑促使我撰写了同样发表于2000年的另一篇文章,题为“‘新经济’是否能媲美过去的伟大发明?”。在这篇文章中,我将19世纪晚期许多方面的发明汇总在一起,并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进行系统比较。这部分内容生成了本书的第一篇,它分析了伟大发明如何改变日常生活。本书的整个主题代表着对两篇论文的合并,其中第一篇分析“大波浪”,第二篇分析“伟大发明”。

本书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研究分支相关。其一是有悠久传统的经济史,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加速与减速。其二是“技术乐观主义者”最近的成果,他们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史无前例地将美国经济带入生产率增长历史性加速的顶峰。第17章透视了技术乐观主义,指出数字化对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好处体现在1996—2004年生产率增长的短暂复苏中。第18章则指向了不同方向,它在不平等、教育、人口和财政等阻力中发现了增长放缓的其他原因,这些阻力正使实际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增长远远滞后于生产率增长。

本书终稿以非常独特的方式将经济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本书与大部分经济史研究的差异在于,它仔细考察了家庭内外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小细节。不同于许多关于家庭生活或工作条件演变的历史记录,本书在经济增长分析这一更广泛的背景下解释了这些细节。其中有120多幅图表对数据重新进行转换和安排。该分析有助于对20世纪中期持续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和1970年起持续至今的增长放缓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解释。

本书采用了不影响阅读的倒叙手法,追溯到这样一个时期:生活和工作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充满风险和危险;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不是太冷就是太热,因为那时不仅没有空调,也没有集体供暖系统。本书不仅仅涉及数字、趋势以及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而且包括个人的泪水和汗水、自来水和洗衣机出现之前洗衣服这样的苦差事。在那个时代,搓衣板和户外晾衣绳是洗衣服的仅有工具。本书旨在刻画革命性世纪的戏剧性变迁,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借助于一系列奇迹般的发明和经济增长的加速,现代社会得以形成。在此之后,未来发明对日常生活产生类似影响的潜力将下降。这可能对未来的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

摘自本书前言

本期推荐

《枪的合众国》

作者:(美)帕梅拉·哈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2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枪的合众国》围绕赫赫有名的温彻斯特家族,讲述了从19世纪开始的枪文化生成史。在“枪王”奥利弗·温彻斯特的故事里,精明的商人们掌握了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用巧妙的销售手段制造了对枪支的大量需求,在有意无意间塑造了美国的枪文化。在商业的世界里,商人们不必为枪支泛滥的后果负责,但奥利弗的儿媳莎拉·温彻斯特却饱受良知的折磨。在莎拉的心目中,枪支是血淋淋的生意,温彻斯特公司盈利越多,它欠下的债就越多,而她自己接连失去至亲的巨大痛苦,则是枪支商人勃勃野心的代价。

在这段重新书写的美国枪文化形成史中,满是商业与道德、野心与良知、生意与责任的张力。哈格提醒我们,枪可以是文化,是象征,是传奇,但归根结底是商品,是生意,而且是不能不考虑道德后果的生意。

点评:对商人而言,生产和销售枪支只是单纯的生意,对美国社会而言,它所导致的后果却很复杂。

《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作者:林少阳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4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为旅日学者、东京大学教授林少阳撰写的围绕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论。本书聚焦于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为主的思想言论,尤其是章太炎旅居东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笔期间作为清季革命导师、清季思想文化运动旗手的影响。本书在纵轴上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接合中国“士”的思想传统,尤其是晚明思想传统,同时将晚清革命置于太平天国之乱以来的政治、社会的连续性之中,以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连续性之中;横轴上则将晚清革命置于全球史脉络之中,尤其将之置于东亚的历史场域中,强调学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体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东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讨当时中国士人与日俄战争、日英同盟、印度独立运动等国际事件的关联。全书质疑“革命”与“改良”二元对立的晚清思想史叙述框架,并对中、英、日文半个世纪多以来的研究成果多有综合、回应,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 

点评: “文”只能改变人的思想和观念,称之为“革命”实是言过其实。

《悠悠我心:梁惠王古诗词二十讲》

作者:史杰鹏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5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从诗与骚的古朴典雅,到唐诗宋词的繁丽辉煌,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画卷。“诗三百”、楚辞、古诗十九首、建安三杰、陶渊明、李杜、白居易、花间词人、豪放派……全书分为二十讲,涵盖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诗人和几乎所有形式的古典诗体作品。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学学者、历史小说家史杰鹏(网络ID:梁惠王),以其深厚学养为底蕴,剥开古文字神秘的外衣,逐字逐句讲解古诗词的含义;以小说家的笔法,为我们还原古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从全新的视角诠释古诗词的美。

点评:今天的白话文颇为粗陋和贫乏,既缺乏古代汉语的典雅,也缺乏民国白话文的韵致,多读一点古文和古诗词,或能稍改其弊。

《故宫物语》

作者:(日)野岛刚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3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第一篇“话文物”,讲述《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图》《快雪时晴帖》《毛公鼎》《富春山居图》……台北故宫36件标志性馆藏的故事。不只写文物本身,更写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写战时的颠沛流离,写战后的阴差阳错。第二篇“谈故宫”,每一话都围绕着与故宫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特写故宫的过去。“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第三篇“访昔人”,是四个故宫的历任院长与名人专访记录。借这些与故宫命运深深勾连的人物之口,揭露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点评:一个日本新闻人孜孜不倦的研究故宫且写出两本书,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

作者:(德)威廉·魏施德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4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从哲学家的生平轶事出发,用幽默有趣的方式介绍了34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本书经由“后楼梯”,穿堂入室,呈现的不是正襟危坐的教科书知识,而是随性真实的伟大心灵。作者像与老朋友聊天那样,不拘一格,开怀畅谈,将他有关哲学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哲学的殿堂,感受哲学的魅力。

点评:深奥的哲学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通过哲学史著作以及专业的通俗读本一窥堂奥,不失为经济可行的办法。

新书过眼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作者:何炳棣

出版社: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何炳棣著作集”五种中的一种。本书收入何炳棣先生有关思想制度史方面的论文十五篇。这十五篇论文除了《北魏洛阳城郭规划》和《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两篇外,其他十三篇都发表或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映了何炳棣先生自明清经济制度史向中国思想史的治学志趣的转向。何先生认为,经济制度史是龙的骨架,思想史是龙的眼睛,何先生二十多年,就是在完成“画龙点睛”的学术转向。书中所收每篇论文都反映了何炳棣先生以扎实考据见长的学术功力。

《童书业传》

作者:童教英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内容简介:童书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生于1908年5月,卒于1968年1月。本书为其女童教英教授所作童书业先生传记。童书业作为官宦世家之嫡长子,自幼备受宠爱却因体弱多病未能入新式学堂受教,其学术根底全由延师入教筑就。他历经家庭变故,于21岁从封闭生活中被拋入社会。本书以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析其人生中之种种遭遇,全面介绍了他在古史和古籍考辨、古代地理研究、古代经济史研究、先秦思想史研究、历史理论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诸领域的学术成果。此次新版主要补充了以下内容:(一)天一阁近年提供的大量童氏家族、家世资料;(二)吸纳了近年对童书业先生及其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等学术成果的综述;(三)增补了其教育思想及教育经历的内容;(四)增补了其关于精神病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深暗》

作者:(美)赫克托·托巴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2010年8月,智利圣何塞矿井的33名矿工被困700米井下,在经历破纪录的69天艰苦等待后,最终奇迹般获救。全世界媒体蜂拥至此报道此事,但很多发生在井下的故事并不被人知晓。本书作者普利策奖得主、著名记者赫克托•托巴尔独家探访了获救矿工,并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这次救援最终结果堪称奇迹,而33名矿工们回忆起当初的场景仍然惊心动魄——当他们想到圣何塞矿山,就联想到棺材,还有持续的塌陷、巨大的声响以及他们所寻找的教堂;而彼时全世界都在地面之上牵挂着他们。《深暗》解读了33名勇士及其家庭的故事,并追寻了让人们在这一危险地区坚持工作的神秘而强大的精神支撑力。

《坎尼的幽灵》

作者:(美)罗伯特·L.欧康奈尔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5月

内容简介: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在坎尼战胜了罗马,数千年来,这一战例一直备受推崇、让人敬畏。这是汉尼拔出人意料、充满创新以及血腥无情的军事胜利,在那之后没有任何将领可以企及。罗伯特·L.欧康奈尔作为军事史上受人尊敬的大家之一,一次完整地讲述了坎尼之战的始末,为读者带来了这场天启之战激动人心的记录。

 

责编:柯锦雄 PN13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