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③:简政放权拉高民众“获得感”

作者:于平
2017.10.16

“奇葩证明”虽然大大减少了,但仍有一些“奇葩证明”不时出现,如最近有医院要求受伤民众证明“自己伤的自己”,近来就引起热议;办事程序看似是简化了,推诿扯皮并未杜绝。

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是一大亮点。这项波澜壮阔的改革,打开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拿开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

2013年到2017年,简政放权一直是中央政府重点部署的工作。同样在这几年期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大篇幅提到简政放权,诸如“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等表态,无不展现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的决心和魄力。

五年以来,简政放权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1138项行政审批事项、492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被取消,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被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被彻底终结。砍掉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取消、停征、减免一大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据估算每年可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具体到民众的生活中,就是各种“奇葩证明”越来越少,吃拿卡要大为减少,个人和企业办事腿跑少了,门好进了,事也好办了。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基层公共服务质量改善,这一切,都让民众真切感受到改革的“获得感”。

流程精简、权力下放,与此同时,政府的责任却没有丝毫的减弱,通过“放管服”改革,政府的监管和服务反而进一步增效。

在公众最为关心的奶制品安全问题上,5年以来,奶制品质量改善,在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8.7%。

在医药领域,近几年来,通过严把审批关,“五花八门”的伪新药纷纷被打回了原形,大量刚需类药品、价格过高类药品被大幅降价。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的推出,更使得大量质量低劣的药品面临被清除出市场。

在反侵权假冒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空前加强。在互联网领域,视频网站依靠盗版横冲直撞的模式被终结,正版授权成为主流。打击侵权假冒行动持续展开,仅在2016年,全国就查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案件20余万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2万人,审查起诉2.1万人,生效判决1.8万人。

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直击经济社会发展中信用缺失的“软肋”。此后,“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登记制度改革全面铺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正在成为现实。

“提速降费”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的网络下载速率已跻身全球较快梯队,而资费水平却处于全球较低价格阵营。

简政放权深入人心,形成了鼓励创业创新的生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2014年至今,全国企业登记数连续高位增长,2017年4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78.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5.6万户,创2014年以来月度新登记数量最高值。毫无疑问,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持续不减,是对简政放权改革的“信任投票”。

改革在“政府端”的持续发力,人们有目共睹,但检验改革的标准最终在“客户端”,即企业和民众满意度。可以看到,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的成绩单固然不俗,公众仍有更高期待——

“奇葩证明”虽然大大减少了,但仍有一些“奇葩证明”不时出现,如最近有医院要求受伤民众证明“自己伤的自己”,近来就引起热议;办事程序看似是简化了,推诿扯皮并未杜绝,办事难度有时并未降低,安徽六安共享单车“审批无门”就是典型一例;“提速降费”虽有效果,很多人的感觉还不明显,民众聚焦手机上网流量费用,还需进一步降下来;既得利益集团对中央要求“阳奉阴违”,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下放权力“含金量”低,优惠难“落地”等怪现象。

简政放权仍然在路上,未来的改革将步入攻坚阶段。而改革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必须从深化改革入手,以体制机制大刀阔斧的变革,来打通“中梗阻”。

例如,“提速降费”,在“提”、“降”之外,也要进一步打破垄断,让更多企业参与电信市场中来,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收费;奇葩证明背后是权力的任性,要杜绝奇葩证明卷土重来,法律法规中需要从“限权”入手,禁止公共部门的自我授权;简政放权这一权力的自我革命,还离不开外力的督促和监督,建立起民众有效参与、评价的机制,才能让政府部门真正养成敬民之心。

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这不仅关乎民众的“获得感”,更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战略。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