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政能亮新年献词:呵护生活当为执政之责

作者:凤凰网评论部
2017.12.31

改革开放40年历史表明,每当公权力有敬畏、有底线、依法依规,则社会就会更加公平公正,经济也会繁荣活跃,而民众的切身利益也能得到保障,反之则不然。

风轻云淡,又到新年。

“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这样表示。

经历了种种艰难与努力,人们清晰地感觉到,社会之演进,任重而道远,远不仅仅是越来越分明的远山、越来越澄澈的天空,以及越来越迫近的美好生活。

不必细数具体数据,只要从个体生活感受出发,自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与图谱、一份美好生活的预期。

我和你、家与国、个体与时代,也在一种普遍的提升现实与未来预期中获得信心与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满满的、可触摸的获得感。

美好生活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非经艰苦拼搏、长期斗争与不懈努力不可能抵达。这其中,个人奋斗自不待言,而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民众的美好生活,社会的公平公正,权力的谦抑自律,基于责任,也强化并丰富着责任的涵蕴。

改革开放40年历史表明,每当公权力有敬畏、有底线、依法依规,则社会就会更加公平公正,经济也会繁荣活跃,而民众的切身利益也能得到保障,反之则不然。

2017年以来,诸多极端个案每每引起局部社会不安、民生凋敝、权利失守。在个别地方,甚至激起了社会公众普遍的不满,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政府的权力来自民众授让,一个“公”字,道尽了权力之为公器的意涵。大道为公、天下为公、公道正派……都是在强调,公权力必须也只能服务于公共事务,并以公众的评价、体察、效用为最终衡量标准。一个地方经济环境怎样、民生保障如何、公平正义有没有得到维护,乃至政府效率是否符合市场需要等等,均与公权力的运行质量密切相关。

过去一年,舆论热议东北经济环境的恶劣,“投资不过山海关”等,引起了高层关注。而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随之出台。这表明,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与衰落,均非偶然,都有着深刻的制度与政策因素。如果公权力缺乏约束,肆意干预微观经济,“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或者对民众区别对待,人分差等,甚至侵蚀权力机关,贿选公行、买官成风,则又如何指望其捍卫公共利益?

而众多官员纷纷落马的现实,表面上看,原因五花八门,充满偶然性,而从根本上,则不外乎责任弃守。身为掌握公共权力、负责公共事务的官员,完全不把民众的权益、政府的职责、国家的使命放在心上,任性滥权,无法无天,这样的官员当然行之不远,也不可能赢得民众信任。

必须看到,当公众在为一个个贪官被查欢呼的时候,机会已经丧失,损失已经造成,权利已被吞噬。反腐当然是一种止损,但构建约束权力的制度机制,使权力不再任性,多一分悲悯,多一分慈悲,多一分节制,应该是未来最重要也最迫切的事情。

过去一年,中央政府明确了治理路径,也开始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而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破题落地,对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也会越来越制度化,不仅会斩断滥权之手,也必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精准扶贫、简政放权、保障就业、信息公开、减税减负、社保兜底……事情都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惟其不断探索,才能够逐步解决权力公开运行的问题,也才能构建起“负责任的政府”。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政府责任同样也应该体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当今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明显,局部冲突愈演愈烈,中国不可能自外于世界大格局。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中国人的足迹也遍布世界,此前,中国政府在国外出现政局动荡时已表现出对海外公民的责任,今后,相信做得会更好。一个自信、从容的大国,从来不会有任何犹疑,“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就是国家的定位。

新时代来临,阳光正好。尽管未来的路途未必平坦,或许还会有各种困难与考验,但生活注定会持续呈现某种更符合人性化以及时代潮流的变化。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