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就该“不停顿”“不止步”

作者:斯远
2018.10.27

“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这正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要义所在。

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这番表态,给很多心存犹疑的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此前外界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诸多传言,也随之烟消云散。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又是首批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斯时斯地,这一宣示无疑有着强烈的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围绕改革开放,舆论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声音,关乎政企关系、国有民营、公私区界等等,而在现实中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方面,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波动,这些波动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中国民众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诸如“国进民退”的猜测,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抑制等等。尽管这中间不乏“杯弓蛇影”式的想象,但却也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困扰。

另一方面,个别剑拔弩张的声音,似是而非,一旦与个体的历史记忆及现实焦虑相结合,也每每容易混淆视听,影响公众的认知与判断。

这些声音,不排除个别人的“别有用心”,但关键症结仍在于“惰性思维”。与现世的安稳、可预期相比,改革总是会指向不确定性,指向未知,指向认识与实践的蓝海。人的很多恐惧,恰恰来自于对变化的不适应。

此外,任何改革都是会触动利益的,这也注定,任何改革均不会一帆风顺。惯常情况是,一旦改革遇阻,就必然会有人质疑改革本身。事实上,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在不间断的质疑中筚路蓝缕、勇往直前的。

而当这些来自个体的“阻隔因素”,添加了鲜明的时代背景后,则会变得更为艰难、更具挑战性。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这深刻地阐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是独善其身的自我完善,而是应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同频共振。

“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这正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要义所在。

也即,我们要排除各种干扰、阻挠与杂音,勠力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寻求破解,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

同时,也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要解决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又如,我们要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与民众的要求、时代的发展相比,仍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眼下全面启动的乡村振兴规划,将城市与乡村作为平等的主体统一规划,实现城乡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或许会从根本上打破城乡的壁垒。

还有,很多时候,改革开放的最大桎梏,往往正来自于改革的驱动者。这就要求,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实行自改革,从根本上破解影响经济活力、民众内生动力的机制体制因素,释放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实现财富涌流、自由涌流。

当年,广东从旧体制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进而带动了整个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而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早已不再是40年前的“散点突破”,而是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共识,理应有更大的作为、更美好的前景。

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相信这奇迹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凤凰网政务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网政务独家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