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船到中流须奋楫,改革尤需定力

2018-12-19 07:53:14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特约评论员 斯远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他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一个上午,人们都沉浸在激越的情绪之中。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伴随着《春天的故事》那熟悉的旋律,定格在何载、胡福明、谢高华、孙家栋、吴良镛等众多老人深深的皱纹里,也书写在马云、马化腾等“年轻人”依然光洁的脸上。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个体和集体,家和国,历史和现实,扑面而来,精彩纷呈。历史的回声回荡在每一个亲历者的记忆中,而前进的鼓点又嘹亮在所有人的心头。我们在回顾、纪念、庆祝,我们也在宣示出发的信息。一切过往,在40年这个节点上打了一个结,改革再出发,已然吹响号角。

   与40年前的经济凋敝、民生维艰、社会动荡相比,当下的情形显然要好得多。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知识程度,抑或是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等,均远非昔日可比。匮乏已成历史。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而随着全方位扶贫脱贫攻坚的最终完成,中国将在数千年历史上首次出现全面小康的动人局面。“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这种爆发,才是真正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在进入一个调适期,以往30年“狂飙突进”的势头正在放缓,个别地方和领域,甚至出现局部阶段性衰退,令人焦虑。这是因为:

   一方面,愈是往前走、往深处走,则经济运行就愈是面临着诸多机制性、体制性的困扰。不清除这些困扰,科学安排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很难实现持续的增长,民众汲汲以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难以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自己埋头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必须与世界同步。当下,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未见明显好转,而诸如老龄化、大城市病、环境问题等全球性的通病却如影随形,成为滞碍发展的难题。

   此外,从改革开放之初,乃至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进程的公平公正焦虑,近年也有放大趋势,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凡此种种,是困扰,但也是机会所在,也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和政治勇气。搞得好,可以增加社会共识,凝聚改革动能;搞不好,则险象环生。所谓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等等,其深意正在于此。

   当此之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绝大的勇毅和恒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比如,要扫清认识迷雾,下决心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要总是让“民营经济退场”等陈词滥调上演午夜惊魂,不要总是逼着企业去和政府官员搞好关系,不要总是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中打转转。政府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没有回头路。

   又如,在致力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考虑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做到同步推进,标本兼治,这也是当下倡导高质量发展的初衷。即以近年来常态化的雾霾污染而言,其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之大,令人惊讶。对此,必须以改革的思维、果决的行动,坚决纠偏。

   40年前,历史的风雷划过长空,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居功至伟,这是中国人的信心与底气的来源,也是下一步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我们已经走到中流,或许未来的路会更加艰险,但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期待,接住历史的接力棒,行稳致远,激流勇进,改革再出发。

责编:柯锦雄 PN154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