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以政策连续稳定增强市场信心

2019-01-17 16:46:34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特约评论员   相均泳

无论是1月15日主持召开座谈会,还是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提到了“信心”二字。

在15日召开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上,有企业界人士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应强调“增强投资信心”,给市场明确预期。总理认真倾听刺耳建议,也希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向社会释放坚定信心和良好预期。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保持中国经济合理稳定增长至关重要,而坚定信心、稳定预期则是稳增长的关键。

只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制度具有稳定性、可预期性,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稳定器的作用。正如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所言:“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制度通过确立明确的规则,增加资源的可得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进而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稳定的可预期性,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要让市场感受到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需坚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政策的一惯性。进一步明确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落实政府问责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监督力量,确保地方政府政策的连续性,使中央政策能够惠及基层企业和民众。

稳定民营企业信心对于经济稳定发展也至关重要。要真正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首先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民营经济最大的疑惑是对产权保护制度稳定性的忧虑。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罗纳德•哈里•科斯提出,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必须首先界定产权,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做什么,通过权利的交易达到社会总产品的最大化。制度通过明确界定产权,促使个人的经济努力转化成私人收益率接近于社会收益率的活动,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力。因此,须做好产权制度安排,消除民营经济疑惑。

在加紧完善产权保护立法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执法层面的公平效率,缓解民营企业的后顾之忧,防止无法可依和有法乱依现象发生。只有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平公正执法,充分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权益,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体现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的改善源自社会秩序的变革。诺斯曾把人类社会分为三种不同的社会秩序:原始社会秩序、有限准入秩序、开放准入秩序。有限准入秩序通过限制进入产生租金,并由此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开放准入秩序通过政治和经济上的相互竞争以创设租金来维持社会秩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社会改革、扩大开放,使得中国由有限准入秩序逐步转向开放准入秩序。

近年来,我国坚持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不断削减各种制度性成本,完善外资相关法律,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全方位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建成开放准入秩序,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市场软环境,增强了外企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和信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之际,大型跨国企业纷纷投资中国,建设新工厂、建立全球研发中心,成为一道亮眼的经济风景。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信心比黄金重要。

只要以政策连续稳定市场信心,以体制保障稳定民企信心,以深化开放稳定外企信心,用刚性的制度呵护好柔性的信心,就能不断强化合力,打开新空间,推动经济合理平稳发展。

责编:叶鹏 PN043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