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一个开放的故宫才是真的“么么哒”

2019-02-20 16:14:03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特约评论员 胡印斌

这个元宵之夜不一般。

午门洞开,人影散落,檐牙高筑,楼宇端肃。存续了600年之久的故宫,在夜色中、在光影里、在朋友圈里,让人惊艳,让人流连。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美得实在不像话”。

没有抢到票也不要紧,可以看媒体的直播。

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更多的福利还在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今后将结合24节气重要节点选择夜间开放。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故宫,只会更开放、更透明,高高的宫墙,只能成为紫禁城古建筑群落的护持手臂,而不会成为阻隔公众视线的壁垒。

你可以看到更多的宫殿,这些区域此前可能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你可以白天看、晚上看;你可以徜徉在深深庭院,看故宫猫一掠而过;你可以漫步城墙,城内深宫俨然,城外百万人家……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持续开展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故宫开放面积从2012年的30%,持续扩大到2015年的65%,再到2018年的80%,新开放了南大库家具馆、3/4的城墙,越来越多的院落、展览、文物与公众“见面”。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不再只是口号。很多“观众止步”的牌子移走了。这样的开放不简单:增设实木休息座椅,每个造价达3500元,人们不用再在台阶、栏杆上倚坐;午门中间那个门洞,原本只向外宾开放,现在也向观众打开了;同步设置多达32个检票口,网上售票;男女洗手间数量比例改造成1:2.6;开放南大库……

你可以说故宫的努力是一种“修修补补”,但当你将所有这些“修修补补”聚到一起时,就会发现,故宫呈现给民众的变化,简直就是革命性的。

古老的故宫,正在打破几百年来的神秘色彩,一点点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当你的双脚踩在那些方砖上时,当你的目光拂过斑驳的树影时,当你突然走进一片相对冷清的宫殿时,你会发现,这里藏着一个真实的、传统的、魔幻的中国。

巍巍紫禁城,一点也不遥远,就在每一个人的脚下。这样的开放、亲近,无疑有着强大的历史和文化的穿透力。

故宫从来都是特殊的,开一条门缝,都可能引发各方震动。盖因为,深宫里确实遍地是宝贝,折腾不起,也不敢折腾,仅以习惯所言的“文物”来说,目前故宫收藏文物168万件,其中又有93.2%是国家顶级珍贵文物。更不要说,这个特殊的大院子里,几乎每一栋建筑及其附件,都负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夜间开放,确实需要勇气,需要胆识,需要完备的预案。而从目前的效果看,也堪称完美,这也体现了相关各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

事实上,故宫的开放,固然体现在打开紧闭的城门,打开尘封的宫门,允许人走到宫墙上俯瞰楼宇亭台,并逐步实现多时段、全时段的开放;但更重要的开放,则在于思想与观念的开放。这一点,从故宫文创的风风火火可见一斑。

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达15亿元。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冲决一切的大开脑洞。

大概从2014年开始,“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一篇《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故宫“萌萌哒”的形象由此深入人心。此后的故宫,燃点一个接一个,一发而不可收。

越发“萌萌哒”的,不光是故宫。敦煌研究院等文物机构,正在以更加亲民和更加现代的方式,破除自身的神秘感。不少文博场馆跻身热门景点,文博题材节目也成为受众喜爱的“爆款”。

说到底,“噱头”的背后,是极目上下古今中外的雄阔视野,是打通观念意识盲区的开放胸襟。

要说博物馆夜间开放,在国外并非新闻。巴黎卢浮宫每周三和周五会延迟到21:45闭馆。意大利每年举行博物馆“不眠之夜”(周六晚上举行,一晚上都对外开放)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4月18日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文化历史遗产日,当地300多家博物馆这一天免费开放,其中包括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等。

当开放意识,与时代紧密纽结在一起时,变化自然发生。

责编:任冠青 PN15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