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丨1927年大洪水怎样改变美国

2019-02-25 17:57:42凤凰网评论

【开卷有益】

栏目主持:张弘

《大浪涌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怎样改变了美国》

作者:(美)约翰·M.巴里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汉唐阳光出品

内容简介:密西西比河是贯通美国内陆水运的大动脉,为这片土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但是,这条大河又始终桀骜不驯,时常泛滥成灾。能否有效治理、开发甚至驯服这条河流,关乎美国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其难以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1927年,密西西比河再次肆虐,洪水波及范围之广、破坏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一时之间,无论是波涛中奋力挣扎求生的灾民,还是在幕后操纵时局的总统议员、富豪商贾,每个美国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被这场洪水裹挟。紧随这场灾难而来的,更是人间权力斗争的暴风雨:荣誉原则与金钱利益相冲突,白人与黑人的种族矛盾加剧,中央与地方层面的权力结构强烈对立。这些矛盾相互交织,撼动着当时的美国社会,对时代局势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作者约翰·M.巴里依托大量档案文件,采访了诸多知情者,并实地走访洪灾遗迹,以宏观视角还原了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从暴发、肆虐到退却的全过程:剖析了这场洪灾暴发的深层历史原因,展现了洪灾现场的骇人情景,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复杂纠葛。全书以河流的治理历程为窗口,囊括了科学探索、种族冲突、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重大主题,有助于从独特角度重新认识美国历史。

大洪水改变了人们对美国联邦政府角色和责任的认知

王毅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广袤沃土吸引着资本的力量,它的开发需要三件事:运输进入腹地、引进充足的劳动力和防御洪灾。在南方,劳动力问题不可避免地与种族问题相关联。那位想在三角洲创建自己帝国的“老南方”精英人物利莱·珀西,从美国中西部和欧洲招募白人农民失败后,懂得了三角洲的未来离不开黑人,懂得让劳动力满意从而提高效率的重要。为了留住和吸引黑人劳动力,他提出了分成制,阻止三K党在华盛顿县活动,向黑人提供县里的低级公职,鼓励银行向黑人提供农业贷款。这样的地方士绅,精明而又有远见,塑造着一种三角洲黑人与白人关系的神话:后者保护前者,前者对后者忠诚,吸引了数以千计的黑人奔向三角洲。

然而,大自然的严酷会考验种族关系的本质。抗洪期间,累活险活都由黑人来做,警察从街上抓黑人送往河堤,不止一个黑人因拒绝上堤而被枪杀。黑人在堤上搬运沙袋,滑入河中,不会被救,抢工不能中断。

洪水决堤的头几个小时里,有些黑人与白人曾冒着生命危险相互搭救。一艘汽船在一处决口“如同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上跌落下去”,一个黑人独自跳入小船去救,急流冲得他的船腾空,他从水中救出了两个人。两个白人和两百个黑人佃农站在被洪水围困的河堤上,一条轮船停了下来,带枪的白人挡住跳板,不让黑人上船——担心这些劳动力一去不复返。船上一个白人医生喝斥他们:“如果你俩谁有足够的胆量开枪,那现在就开,否则给我滚到一边去!我就不信你俩谁有这个胆量!”

可是,当这样的时刻过去后,种族差别就鲜明地显示出来。黑人领到的食物远不如白人,黑人必须去干重活,否则就得不到食物。黑人失去了自由,国民警卫队带着上刺刀的步枪,在黑人灾民营外巡逻。黑人出入需要通行证——他们被囚禁了。白人决心保住自己的劳动力,哪怕是动用武力来这样做。作者认为,1927年这场大洪水给美国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打碎了三角洲黑人与南方贵族之间那种准封建纽带的神话,加速了黑人前往北方的大迁移。

这场大洪水,也改变了人们对美国联邦政府之角色和责任的认知,要求联邦负起更大责任。洪水暴发后,柯立芝总统提名,胡佛担任由5个内阁部长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主席,处理洪灾事务。他在洪灾地区度过了60天,倾听灾情,制定政策,派出代表,组织救灾,占据了全国媒体的头版,也将他送上下一届总统宝座。

这位商务部长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时,《华尔街日报》认为:“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这个评价让人联想起今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书鲜活而深刻地描写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商业总统”的特性。作者认为,胡佛既聪明又愚蠢:聪明表现在他能够抓住和努力克服问题,有能力完成艰巨任务;愚蠢则在于他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如同科学家一样客观和善于分析,但却排斥那些与他的偏见不相吻合的证据和真相。书中写他与黑人领袖人物打交道,既尊重又利用,既坦诚又欺骗,既想给予帮助又不触动社会的根本性质,深入还原了这位历史人物。

社会生活远非几条定律即可说明,密西西比河更有着自身的奥秘。这条河的特征是湍流效应的动态组合。河水表面流速、中层流速、底部流速的不同,沿岸与中间流速的不同,众多支流、庞大体积、巨量泥沙、河水深度和河底情况的千变万化,乃至于气温、风力和潮汐的影响,让它从不循规蹈矩,水域和水流从不始终如一,洪水的高水位更让它反复无常、桀骜不驯。

怎样免于洪灾?工程师们有筑堤或泄流的对立思路。筑堤代表着人的力量要战胜自然,泄流代表着人顺应自然。堤坝建造一直没有停止,有些河段,堤的高度达到了38英尺。按照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和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标准修筑的河堤,在1927年这场洪水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洪水期间,护堤如同打仗。书中一位陆军工程师,后来曾作为二战中的重要将领上过《时代》杂志封面,他认为:“就身体和精神紧张而言,洪水威胁堤坝带来的持久战斗,完全可以与真正的战争相比。”

新奥尔良市的炸堤,炸掉了“堤防万能”的防洪政策,永远地结束了单靠堤防能否控制密西西比河的争论。即使军方工程师也承认,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控制住密西西比河。所以,人们只能是找到某种方式去适应它。更有力度的人工干预则可能带来更出人意料而难以弥补的后果。比起密西西比河主水道来,阿查法拉亚河提供着短得多的流向大海的水道,坡度也更大。1927年的大洪水,巨量河水灌于此河,冲刷并加深了它。人们觉得,利用它是治理密西西比河水患的一条捷径,于是用工程把更多的水送进来。有远见的工程师当时就警告,这种思路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阿查法拉亚河会变成密西西比河的主流,流经新奥尔良的河会变成一条退化的排水道。在这个警告的25年后,美国国会通过紧急立法,给工程兵团拨款,以防止阿查法拉亚河夺走整个密西西比河。许多工程师认为,不管做什么弥补,或早或晚,密西西比河将把它的水道改入阿查法拉亚河。所以,尽管人决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功,但事情的结果往往是人算之外更有天算。

《大浪涌起》将生态学放在工程学和政治学的背景中,把大河的历史、大河流域开发与大河肆虐,放在社会权力结构和种族冲突的时代中叙述,显得更为丰满和具有吸引力。正如本书的一位美国评论者所言:“如同密西西比河本身一样,约翰·巴里的这本书也征服了他的读者。狂妄与高贵、堕落与努力,它将美国的这样一部历史编织起来,恰与这条大河的壮丽相映生辉。”

摘自《大浪涌起》译后记,作者为本书译者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