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减税降费如何才能行稳致远

2019-03-21 14:26:14凤凰网评论

文丨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

两会之后,国务院于3月20日召开首次常务会议,除了确认《政府工作报告》的责任分工,更是将其中一项内容作为专门议题:减税降费。

会议明确了减税降费的配套举措,希望通过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等举措,使这轮减税降费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实惠。

减税降费对经济的提振作用,不论是基于理论还是实务,都是非常明显的。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就是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尽管其减税政策在里根执政时期的作用存在一定争议,但其对美国经济的助推作用非常强劲,影响也非常长远。美国能在1990年代后再次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基本得益于里根时期的政治作为。

当然,简单讲,减税会带来政府财政赤字,这也是关于里根政府减税政策的争议之处,一些经济学家固执地认为共和党政府从来就是与赤字共舞。

但是,减税对经济的助推作用,既源自减税也超然于减税。减税会带来政府职能的调整,推动政府主动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增加市场自由驰骋空间,极大激活市场活力。

轻税薄赋、适度监管、充分自由,是美国1990年代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重要制度支撑。进而言之,即便从减税与增加财政赤字的角度分析,减税带来的赤字增加也并非不可容忍。

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减税意味着政府将更多的资源留给市场主体,扩大高收益的资本规模,然后用政府低成本发债来填补支出缺口,进而在整个宏观层面产生股权与债权的置换。毕竟,用高信用、低成本的国债代替相对较高成本的企业债,带来的不单是整个经济财务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经济整体效率的提升。

当前我国政府将减税降费作为推动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无疑是在正确地做事,这相比政府通过发债搞集中大建设的传导效应更大、更深远。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对减税降费强本固基,行稳致远。

正如总理在两会总理记者会上所言,要使减税降费具有普惠性,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显然,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落实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等规范,凸显出这次政府推动的减税降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同时,在两会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政府要过紧日子就需要加快简政放权的放管服改革,明确“政府要围绕市场做文章,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凸显出减税降费正在助推政府职能的转变,正在进一步推进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清晰划定,这显然是减税降费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变革。

一旦简政放权的放管服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形成合力以及良性循环,市场的活力将会得到极大的释放,政府职能的转型将会更有市场根基。因此,深化放管服的行政体制改革,摆正政府与市场的位置,既是减税降费引发的连锁效应,也反过来助推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减税降费强本固基。

与此同时,当前要助推减税降费行稳致远,还需要通过立法手段固化减税降费的成果,通过全国人大的立法使减税降费长期化、法治化和具有稳定预期化。

毕竟,单纯的行政式减税降费,对市场主体来说并不具有稳定性。人们会认为行政式减税降费可能是政府的权宜之计,政府过紧日子也是权宜之计,一旦时势变化,这些减的税费都会成为未来的负担。

因此,若能通过今后的全国人大立法固化减税降费成果,那么给市场主体带来的信心将更加稳固,更有利于激励企业进行长期投资、资本支出投资,而非简单的存货投资,进而有助于缓解当前国内不容易克服的“宽货币、紧信用”困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畅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当前中国整体的税负相对较高,通过减税降费切实有效地降低市场的整体税负,通过简政放权的改革让“政府过紧日子”常态化,市场的活力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

政府能常态化过紧日子,最终所有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