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成长密码”
政务
政务 > 地方 > 正文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成长密码”

文丨凤凰网政务观察员 崔向升

渤海之滨,蓟运河畔。车出天津市区40公里,从彩虹大桥驶入中新天津生态城(China-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你会感觉到,这里绿意盎然,甚是惬意。而在2008年,这里还曾经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还有三分之一是污染水面。

这些年,这片土地上,演绎了让中外瞩目的“绿色蝶变”:从不毛之地发展成为宜居之处,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简历”,虽然不长,但很厚重。2008年9月2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在滨海新区奠基。中新天津生态城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2011年,生态城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框架,2013年,生态城获批成为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

在2019年5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闭幕会上发布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设定“基础设施、数据服务、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经济、智慧民生”6类一级指标,以及30项二级指标。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基础设施”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共享率等3项指标,“数据服务”包括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接入比例等4项指标,“智慧环境”包括大气、地表水、环境噪声实时监测覆盖率、饮用水水质实时监测比例等5项指标,“智慧治理”包括城市管理事项公众年在线参与度等7项指标,“智慧经济”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等4项指标,“智慧民生”包括智慧学校和智慧社区比例,涵盖文、教、医、旅等多个民生领域7项指标。

天津市对生态城建设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天津市政府对生态城建设施行的是‘不予不取,自我平衡’的政策。”生态城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不取”,确保生态城本级留成比例提高,从而保障了建设资金来源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当然,“不予”,意味着生态城要自己想办法筹措资金。灵活的机制,让生态城一开始就有“向市场要潜力”的决心。由于开发主体来自市场,管委会、投资公司和合资公司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须通力合作。

生态城谋划智慧应用项目均以需求为导向。近日,天津市首批智能公交车在中新生态城投入运营。智能公交为纯电动公交车配备了智能驾驶系统,在预设线路的行驶过程中,车辆会运用到视觉感知、高精度定位、特征地图识别、动力控制、驾驶员疲劳预警等技术。

生态城智能公交

在城市治理领域,中新天津生态城提出“城市智慧工具箱”理念。其中的全自动无人机近日已启动首飞,运用“空中视角”执行交办的图像及数据搜集任务。全自动无人机在进行城市运行数据采集、交通流量实时监控、应急救援等工作时,将有效辅助城市运维工作。

作为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智慧城市体验场景,生态城通过区域内“物”、“数”、“人”数据的全面汇聚和开发利用,对地下管网、道路车辆、社区电梯等数据综合分析,服务城市管理运维和居民日常生活。畅想这座城市的未来,它是一个人文、绿色、宜居、活力、和谐、智慧之城,是人们理想的栖息家园。

从2008年“襁褓中的婴儿”到今日的“小小少年”,天津生态城发展前路漫长。要做到市场能够自动调试且能复制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生态城还将继续发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