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考前”不必钻牛角尖

垃圾分类,“考前”不必钻牛角尖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面对“湿垃圾还是干垃圾”的灵魂之问,上海人进入“考前”的兴奋状态,既有对掌握的分类知识的跃跃欲试,也有一点怕弄错答案的小纠结。

办公室里,一句“用过的粽叶到底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就能让同事们争个面红耳赤。这种“学霸劲头”不错,体现的是上海人的好学精神,但在垃圾分类伊始,也得避免搞成“繁琐哲学”,刚刚开始学垃圾分类,需要“容错”,人人拿100分是不可能的,有些垃圾不太好分类也是现实问题。

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养成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得从兴趣点、容易产生成就感的地方做起,不一定要求100%全对,更不必钻进“偏题”“怪题”的牛角尖里。

比如,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牵头推出的线上垃圾分类查询平台,骨头被归为干垃圾,但是鸡骨头算湿垃圾;植物是湿垃圾,但粽叶是干垃圾……听着挺牵强,感觉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段子手马上可以编出“鸡骨非骨”“粽叶非叶”的段子。

其实,细细想想,鸡骨头由于质地相对较软、汁水较多,容易被粉碎,属于易腐垃圾(湿垃圾)。一般意义上的大骨头,不能通过加入菌种发酵、生成有机肥处理,那自然算是干垃圾。

稍稍动动脑筋也就明白了里面的区别,想想:哪些是洒汤滴水,容易变臭的,哪些就是湿垃圾。再不济,想想“猪吃不吃”这条黄金标准,很多分类问题也就解决了。

垃圾分类,今后将是每个市民的生活本领,人人都要掌握的,不是只有学霸才能掌握的微积分,所以不必去钻“牛角尖”。上海这次垃圾分类只分了4种,而不是学习日本那种“变态”的动辄几十种、上百种的分类,也是注意到相关政策的可行性。

以一颗平常心应对垃圾分类,也是极好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