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A级企业不停产,正向激励企业治污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重污染A级企业不停产,正向激励企业治污

据新京报报道,生态环境部7月26日透露,目前正在制定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拟将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列为A级,这类企业在今年冬季重污染应对时不需采取限产或停产等减排措施。而在此前,河北石家庄已发布相关政策,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被列为A类的企业,重污染应急期间可照常生产。

低排放企业重污染期间不停产,相比之前部分地方“一刀切”的做法,明显更科学,也更得民心。而这种分级管理,不仅可以让企业和市场得益,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机制,激励相关污染企业将其日常节能减排工作做好、做实,而不仅是为了应对重污染时的应急响应。其结果不仅利于整体治污,也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以往,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时,部分地方要求相关企业一律限产或停产,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社会经济成本也十分高昂。不仅被限产或停产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近年以来,一些工业原料、原料药因为环保限产价格剧烈波动,造成市场冲击的新闻,也不时见诸媒体。

随着大气治污的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大气治污取得阶段性成果,污染物浓度全面大幅下降。这为大气污染的精细化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事实上,对于部分地方环保“一刀切”的粗放治理模式,生态环境部多次明确表示反对。就在7月8日,生态环境部还专门提前致函将被督察的省、市以及相关企业,要求坚决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而此次拟推的分级管理技术指南,无疑是将此要求落到实处的制度性举措。

分级管理就是精细化治理的一个探索。将企业根据工艺装备、有组织排放限值、无组织控制措施、运输方式等环保绩效进行分类,这种差别化管理显然更有的放矢,标准明晰之下,“一刀切”也就最大程度得以避免。

例如生物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行业,由于排放低,体量大,如果污染排放,达标定为A级就比较科学。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如果实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超低排放,也可定为A级,否则划入B级或者C级。

重污染应急时,停限产规模和污染排放规模捆绑,这种分级管理,不仅可以让执法有规则可依,令企业受益,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机制。

在一些地方的“一刀切”治理模式下,企业有没有切实的治污措施、日常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好不好,其实不重要。因为一旦遇到重污染,相关企业都一律获得限产或停产的待遇,如此一来,必然削弱企业做好日常减排的动力。但在今后,低排放企业,可以获得差别对待,做好日常减排,将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必然能激励更多企业,主动扎实做好常态治污,而非局限于表面工夫。

好的环保政策不仅要严格,也要科学和务实,要善用经济、市场手段,激励企业自我治理,形成良币淘汰劣币的良性循环。毫无疑问,生态环境部的精细化分级管理举措,有望进一步推动大气污染的科学治理、规范治理和长效治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