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行“简约”之道,才能接地气得民心

2019-07-29 17:47:45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特约评论员 缪一知

中国政府网7月28日公布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推进“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是2013年以来我国的一项总体性改革思路,每年都要就此主题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电视电话会议。

多年来,“放管服”取得了不少经验,获得了不少成果,也在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其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可谓是“放管服”改革的总体“气质”,而坚持行“简约”之道可谓是“放管服”的技术“方法”,大力优化政府服务、努力服出便利,则可谓是“放管服”的目标导向。

大道至简,政简易从。反过来讲,政繁就难行。行政管理的规则太繁冗,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让人难以适从。所以,不论是放是管还是服,都要抓住“简约”这一要点。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作诗时,以“老妪能解”为标准,即普通大妈也能解读其中的意思,“不解,则易之”,至今为人称道。而政府人员更要会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思考,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规则实施,或理念宣讲,皆要接地气,得民心,不要让行政管理的过程反而变成了麻烦制造者。可以说,行政管理或服务好不好,固然要综合考察事后的政策后果,但事前是否简约、是否便利,是“看得见的效益”,是永远应该不懈追求的。

在基本的思路上,要做好“不管”与“简管”的平衡。一方面是不该管的不要管。简政放权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给市场和社会,这样政府可以腾出更多力量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必要的监管仍然要体现“简约”的精神,把它贯彻到监管理念、规则和执法当中。简政放权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抓大放小,同时管的过程中又要删繁就简、透明高效、便民利企。否则,行政管理给民众增加的成本就会大大抵消其带来的益处,民众应有的好日子就会打折扣。

在具体的方略上,这首先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有切实便利而非便己的意识。比如要有“一网通”的思维、提高行政效率。要尽量实现“一网通”,简化流程,民众办事不分本地异地、一次完成,数据提交一次到位,政府部门之间在依法保证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彼此传输和共享必要的信息。“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办成事”,这才是真本事。

进而言之,还要推动社会资源进入,多层次立体地实现有效服务。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理由在于政府不适合做很多事情,但不等于说这些事情不该有人做。政府在自我简约之余,要通过简化手续和减免税费推动社会资源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拓宽各类服务,进一步压低恩格尔系数,在家政、医疗、教育、养老、出行等多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富足区间(20%—30%)。不过,光有恩格尔系数还不够,还应将大病医疗、基础教育、养老失业保险等进行通盘考量,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情况。否则,即便恩格尔系数再低,也只是一种“富裕的错觉”。

总之,“放管服”是一篇大文章,如何作为、如何不作为,大有讲究,但都应本着让民众获得便利的原则,尽量实现简约。

责编:柯锦雄 PN154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