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江苏六问”背后经济大省的转型阵痛

2019-11-22 10:50:46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特约评论员 斯远

11月20日,江苏召开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警示教育大会。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现场抛出“六个为什么”:为什么江苏化工产业还有如此多的低端环节,为什么连续发生这么多的事故……并郑重立下“军令状”:要把“3·21”事故作为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江苏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江苏省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省、强省。但同时,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如环境、安全、分配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迟缓与不适。这也使得江苏经济尽管体量巨大,但同样存在巨大的安全与环境隐患。

从这个意义上讲,“3·21”响水爆炸看似是一起偶发的事故,背后却有着某种必然的逻辑,折射的是经济大省从大体量迈向高质量的转型之痛。无论是产业的骤然积聚,还是治理的后知后觉,抑或落实的大打折扣等,均放大了风险的烈度,让民众时刻坐在火药桶上,爆发是迟早的事情。

也因此,在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处理决定公开披露之际,娄勤俭的“江苏六问”,就像锋利的剃刀一样,直接切在当地各级党员干部的痛处,让人难堪,也催人警醒。问题就摆在那里,容不得任何闪避和游移,不愿面对也必须面对,不愿复盘也必须复盘。

这个时候的自我检视、深刻反思,固然不排除亡羊补牢的成分,但同时也是一种刮骨疗毒,体现了江苏省委直面问题、实事求是的坦诚态度。毕竟,痛定思痛,才能认识问题、检视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轻装前行。

“江苏六问”不简单。

“为什么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还有如此多的低端环节?”问题不在于存在如此多的低端环节,而在于这些低端环节仍被一些地方追捧。这其实是一个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说明经济大省江苏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均衡发展等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为什么我们制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已经比较高,还在连续发生这么多的事故?”标准高,应该体现在实际操作中,而不是只停留在墙上、纸上、汇报中。安全也好,环保也罢,均应实实在在,而不是空悬一些指标。事故多发,只能说明,诸般规定和标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地方发展规划里边,也没有成为企业的根本遵循。

“为什么安全环保的风险问题已经明明摆在那儿了,甚至已经三令五申督促整改,就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其中,有督责不到位、不接地气的可能,也不排除个别地方和企业刻意规避环保检查的因素。企业出于利益追逐的考虑,可能会“置若罔闻”,但监管部门却不能“视而不见”。可见,根本仍在于当地并没有真正把安全环保当作重中之重。

“为什么响水‘3·21’这么严重的事故发生后,整治危险污染小化工的杂音还如此多?”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者说伤口仍在流血,地方已经故态复萌,这些都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常态。优先发展还是优先环保,这样的问题似乎也始终没有一个了局。即便在生态文明已深入人心的新时代,仍有一些干部抱残守缺,试图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上去。

“为什么在铁腕整治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的大形势下,有些地方引进低端项目、保护小化工还如此执着?”地方保护之所以顽固,根子还是在于政绩考量、唯GDP论仍是当下一些地方考核评价官员的重要指标。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与这些低端项目存在利益勾连的情形。

“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这么严,一些干部却如此胆大妄为、与不法企业主沆瀣一气?”说到底,这与贯彻落实不到位,压力传导不够有关,上边热热闹闹,下边却依然如故,这也表明,如何让生态文明落地落实,不简单,也不容易,非下决心努力清理政治生态不可。政治生态不靖,则自然生态、产业生态等也就很难清明。

这些问题,有些是技术层面的,有些则属于制度层面的;有些是江苏地方性的,有些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归根结底,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关,转型之痛,即痛在不匹配、不适应上面。以化工产业为例,不是说化工产业就该取缔,而是说究竟该如何在新时代管好化工产业,使之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继续发挥支柱作用。

治理之道,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加以改进,提高准入门槛,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安排产业布局,比如,推动化工产业进园区,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一体化循环发展、上下游“吃干榨尽”,同时,实现从沿江向沿海的转移等等,这主要体现的是科学化与精细管理,要遵循产业发展本身的规律。

另一方面,关键还是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肯负责、敢担当、能革命,真正从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扎实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就像娄勤俭所说的“三只笼子”那样,有的要“砸笼换绿”,有的要“腾笼换鸟”,有的要“开笼引凤”,来一场深层次的结构调整,系统性重构本质安全、绿色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起惨烈的爆炸事故,暴露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病症,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循此,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清除病灶,庶几乎可以不断提高民众的安全感,进而增进全社会的公共利益。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