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料直排黄河支流,谁为“污染母亲河”开绿灯?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废料直排黄河支流,谁为“污染母亲河”开绿灯?

■ 观察家

污染企业屡罚屡犯,监管部门态度暧昧,都为这条黄河支流被污染埋下了“祸根”。

厂区弥漫的呛鼻气味,让土壤变色的排放暗渠,令当地人心悬的尾矿库,毫无防渗处理的污水渗坑……随着央视的曝光,河南洛阳嵩县的骇人污染景象引发了舆论关注。

嵩县是有名的产金大县。央视记者调查发现,金矿开采冶炼带来的污染,让这个黄河流域的县城深受其害,当地中金嵩原黄金冶炼厂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入伊河。而伊河,被公认为当地的母亲河,属于黄河支流。

对河水的污染情况,当地人最有发言权——河水不但人无法饮用,甚至“小鸟喝了都会死亡”。当地民众生活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他们的担心和恐惧无不溢于言表。

在正常状态下,这一切理当是不该发生的。要知道,黄金开采冶炼,往往用到氰化物,而氰化物50毫克就能致人死亡,堪称剧毒。污染河水“小鸟喝了就死”,原因也在于此。因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黄金冶炼,有着极其严格的规范,从污水排放到矿渣处理,都要经过严密的审批和监管。

可在嵩县,所谓的监管如同虚设。按规定,黄金冶炼的废水要处理后达标排放,结果没有;黄金冶炼的尾矿库要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结果也没有;类似冶炼的污染高风险企业,要远离水源地,但嵩原黄金冶炼厂却紧邻着洛阳市的饮用水水源地——陆浑水库;被曝光的污染企业,其环评的纸面文本极其规范,如酸雾被吸收塔吸收,废水进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等,但实际上,这些都不过是掩耳盗铃……

但如果没有当地有关方面的开绿灯与不作为,这些污染企业根本不可能这样猖獗。如相关部门在环评审批时,把环评报告和实际情况稍加对照,就可戳破环评报告上的谎言;黄金冶炼企业的排放暗渠,污水渗坑,高耸的无证尾矿库,这些也是监管部门现场走一走就能看到的。废气熏人、污水肆虐、垃圾倾倒,已成为黄河支流伊河的日常一景,记者走一圈都能发现诸多问题,当地监管部门要发现应该也没那么难。

实际上,涉事企业并不是没有被处罚过。公开信息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嵩原黄金冶炼厂受到过5次环保处罚,一次行政处罚。其中一次是因为氰化尾渣流失约100吨,企业被罚三万元。

氰化尾渣,如此剧毒的危化品,流失数量如此之大,居然只罚三万元。按理说,这种涉嫌非法转移污染物的行为,不仅要重罚,还应追究刑事责任。但现实是,连“消失”的氰化尾渣去向也没有查明。这般处罚力度,不仅形同隔靴搔痒,更是在助长违法。

污染企业的屡罚屡犯,监管部门的态度暧昧,这些情况耐人寻味。这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关联,也值得追问。

嵩县黄金冶炼污染,不仅对当地母亲河伊河,也对于“中华母亲河”黄河的生态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母亲河滋养着大地、哺育着我们,我们显然不该让她遭受污染毒害。这就要求对已曝光的污染问题全面追查,谁为“污染母亲河”开绿灯,就让谁为之付出高昂代价。

□于平(媒体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