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网课被赞清流,因学科制宜最有利学生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不开网课被赞清流,因学科制宜最有利学生

街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许多大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中山大学中文系近日给本科生的一封信《关于疫情期间学习安排的建议》指出,返校学习的时间仍不能确定,此后一段时间“仍是居家学习时间”,建议中文系学生将写作类学习计划向前调整,完成“大一作文”、“大二书评”、“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同时建议学生集中阅读文学经典与理论经典。

疫情蔓延至开学季,眼下不少学校都以各种形式,力保“停课不停学、延期不延教”,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网络教学。如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月4日宣布,线上开课从11日开始,除了少数课程需要现场实验外,几乎所有课程都以线上方式进行。该校有同学在隔离中心观察,就利用隔离中心的网络,用手提电脑上课。在北京,2月17日是清华大学新学期“在线开课”第一天,据校方透露,本学期全校共开设4254门次课程,其中3923门次课程将进行在线教学,延期、停开课程(包含实验类课程、在线教学效果不理想且不影响学生毕业的课程等)共计331门次。

在全国高校浩浩荡荡的网课大潮中,中山大学中文系坚持“不开网课”,被不少网友誉为“一股清流”,我觉得是对该系能结合学科特点、从实际出发的一种赞誉。网络教学虽能打破地域和隔离的限制,但由于其对网络硬件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开学季同一时段集中上网学习,让不少地方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网课产生了网络拥堵。考虑到中国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如此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课堂教学,在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恐怕也是首次,教学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在此情况下,鼓励大学院系探索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的多元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作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老毕业生,我觉得母系做出“不上网课”的决定,有它的底气。一来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硬功夫,开学后虽无需像以往那样到课堂上直接面对老师,可无论上不上课,对中文系学生而言,书总是要读的,在某种程度上,读书比听课更重要。系里的决定,有让同学领悟文科学习“真谛”的良苦用心在里边。二来,不上课不等于降低要求。中山大学中文系有四年一贯全程导师制,有令人“闻风丧胆”的“百篇作文”训练,这些配套制度,能保证就算学生不上课,也有根鞭子在后边督促你学习。最后,不上网课不等于师生不交流,网上网下也可以紧密结合。且如今通讯手段发达,延宕的假期里读了哪些书?有没有偷懒?中文系有些导师会查课。

关键是,大学生应该是有自学能力的一群人。上不上网课,开不开书单,到底有没有珍惜时间、学业有没有进步,归根到底还是看个人的自觉性,以及“教与学”二者能否建立起高效的学习方法。若以时空而论,互联网教学打破空间限制,如今国内大学的网课已逐步“互联互通”,如果你有心,到网上选修国外一流大学公开课也不是什么难事;而处于疫期的特殊时间点,目前许多电子资源、研究数据库限时免费开放,社会学系、心理学系学生,结合专业对疫情影响下的社会与人心做有目的性的阅读,结合现实进行思考,正逢其时。总之,学生利用这段特殊而又宝贵的自学时光“转益多师”,应该会是四年大学生活一段难得的记忆。    □麦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