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西昌森林大火:防火专业化不能再拖了

2020-04-01 18:12:10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鲜花,泪水,黑纱。4月1日,四川西昌正式送别在“3.30”森林火灾中牺牲的英雄。此前公布的名单显示,此次火灾中,共有18名扑火队员和1名当地向导遇难。他们中最小的不满25岁,最年长者47岁。

黑色的3.30。去年此日,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发生森林火灾,包括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在内的31人不幸遇难。

犹记得,去年木里森林火灾发生后,舆论普遍关注森林防火的专业化、科学化问题。四川当地也表示,“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完善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协调联动、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然而,木里的记忆仍历历在目,西昌又发生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如舆论所说,几乎如复制一般重复的灾难,让人痛彻心扉,也让人难以接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高度雷同的灾难?

每年这个时节,气温上升,气候干燥,而雨水又很少,西南地区火险等级高,确实有客观原因。据披露,在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划定的151个森林火灾高危区中,西南地区有82个,占比54.3%。

而在“天灾”之外,也难掩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火灾现场多为山地,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加之气候瞬息万变,火情紧急。根据权威信息披露,无论是去年的木里火灾,还是今年的西昌火灾,死难者均是在遭遇风向突变的情况下,被大火围困而遇难的。救火队员大概率死于风向变化,足见森林救火难度之大,与专业性之高。

事实上,提升森林防火的专业化与科学化,一直是一个难点和堵点。在《四川省森林防火规划(2016年—2025年)》中,明确提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网络不完善,手段较为落后,林火识别、自动报警等设施较为缺乏;应急通信有盲区,火情信息和调度指令传递不畅,存在贻误战机和造成扑火伤亡的隐患;地方扑火专业队伍和人员不足,扑火装备较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部分地方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等等。

尽管我们很难将这些问题与现实已经发生的悲剧一一对应,但在问题与悲剧之间,必然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或者说,正是因为长期以来难以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群死群伤。

此次死难的18名扑火队员,官方通报的说法,他们是当地的“专业扑(打)火队”,然而,据媒体调查,这些成员以普通农民、民兵为主,成立仅3个月,因新冠疫情影响,训练时间十分有限。尤其搞笑的是,即便是有数的一些训练,也形同游戏。据财新记者报道,扑火队的日常训练多为跑步、打拳等。最接近“专业”的内容,则是请专家演示12类常规灭火器械的规范操作流程。

而这并非个例。据凉山新闻网3月5日披露的一组数据,目前凉山州各级各类的1.8万名扑火队员中专业扑火队仅有1318人,而半专业扑火队的人数是其近10倍,有12042人,另有民兵综合应急救援队4264人。

这就意味着,尽管当地火灾较多,但依靠这样“临时非专业”的队员去扑火,无论从经验还是从技术上,显然存在诸多短板。平日无事尚能遮掩,而一旦遭遇森林大火,不是效果不彰,就是以身犯险。

正如应急管理部已经强调的,近期发生的森林火灾暴露出一些地方存在防灭火意识不强、防火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到位、源头防控不严格、扑火准备不充分等问题;也反映出一些地方扑火处置不及时、组织指挥不力,没有做到打早打小打了,使小火酿成大灾。

实现森林防火专业化科学化,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也不能年年说、年年没有切实的举动。既然当地各方都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就应该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补短板,强能力,提素质,真正把森林防火当作头等大事去抓。

早在3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要突出重点区域,加强监测预警、火源管控,及时排查消除隐患,防火于未燃之时、成灾之前。进一步完善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力量建设和实战演练,发挥各方优势,强化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遗憾的是,一些地方、部门并未进入“临战”状态,森林防火工作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安排部署与指挥,更没有下决心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人员不专业的问题,这就必然导致相似的灾难再一次重演。

缅怀英雄的最好方式,不是简单的歌颂牺牲,也不是抛洒泪水,而是要真的记取教训,举一反三,把以往灾难中已经发现的漏洞补上。

责编:柯锦雄 PN154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