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基层政务阳光化,避免“公交坠湖”重演

2020-07-14 07:27:30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于平

7月12日,贵州安顺官方通报公交车坠湖事件,司机张某钢因生活不如意和对拆迁其承租公房不满,酒后蓄意冲进湖中。通报透露,调查组将进一步深入调查,房屋拆除和接访接诉过程中如有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政能亮丨基层政务阳光化,避免“公交坠湖”重演

一时冲动,不仅葬送了自己,也伤害了几十名无辜者的生命,这种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是一种懦弱的恶,没有任何理由为之辩护。对于这种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固然需要加大防范和依法严惩,但更为重要的,是把类似基层的积怨和矛盾,纳入到理性、合法的渠道去解决,化解个体的戾气,从而铲除极端行为滋生的社会土壤。

张某钢为何会对拆迁感到不满?这其中,原因肯定有很多,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当地政府部门是否严格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包括,张某钢承租公房的拆迁手续是否完善,补偿是否公平合理,拆除手续有无遵循法律规范,当地公租房分配是否公平,相关程序信息公开是否到位,等等。

这一个个细节,都是涉及基层政务“阳光化”的大问题。

基层政务阳光化,是近几年中央政府一直在矢力推动的工作。

今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以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为抓手,加强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公开。抓紧构建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凡是直接涉及相对人权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都应以适当方式听取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意见。以用权公开为导向,重点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关键岗位,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于2020年底前编制完成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基层是政务公开的“最后一公里”,政务公开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民众与政府打交道,第一环节一般就是基层部门。因此,对于基层政务公开,民众往往有着巨大需求,基层部门的政务公开是否及时、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民众对于政务公开水准的评价。然而,由于基层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往往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基层官员法治理念的缺乏,导致基层政务公开的随意性、不规范等问题往往比较突出,其中,征地拆迁领域的问题尤为严重。

在不少地方的拆迁工作,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当事人接政府通知,告知房子要被拆迁。但除了一个带文号的“拆迁公告”和一纸最终的“补偿方案”外,其余信息民众一无所知。在事关民众身家财产这样的大事上,一些基层政府总是习惯于暗箱操作,许多关键的信息不主动告知。

按照相关法律,拆迁征地中,批准征地的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面积,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都是应该公开的内容。此外,房屋评估的机构、程序、过程、方法和结果,拆迁预算的数额、执行情况,这些信息的公开,同样关乎民众的切身权益和公平公正。然而,公众所能看到的每每是一笔糊涂账目。

在征地拆迁领域,不仅基层政府主动公开意识不强,民众去申请相关信息的公开,往往也困难重重。一些拆迁当事人找基层政府“问细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此事不属于本部门公开事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等。这样的不透明,不仅造成一些地方的拆迁工作难以让民众心服口服,矛盾冲突连绵不绝,也留下了很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导致这些年来拆迁违法和腐败问题始终难以杜绝。

因而,要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拆迁无疑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推进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亟需让公开成为常态、让透明成为自觉。

正如《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所强调的,要以用权公开为导向,重点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对拆迁领域的政务公开,进一步细化要求,丰富信息公开的内涵,把更多攸关民众切身利益信息,纳入到政府主动公开的范畴。与此同时,也应当压实责任,建立刚性的政务公开考核和评价机制,畅通公众的维权渠道,对履行政务公开不力的官员强化问责。如此,才能实现“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