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回应西安明城墙坍塌之问,迫切且严峻

2020-08-11 20:35:13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任君

一片惊呼,轰然倒塌。

8月8日9时27分,西安新城区新城广场西侧的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南墙西段,修复保护砌体约20米突然坍塌,事故致4车受损4人擦伤。经专家现场勘察,坍塌为近期连续大雨所致。没有死人,倒掉的也是修复墙体而非城墙本体,似乎,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连日降雨,长时间浸泡,建筑物出现一些垮塌,似乎并不让人意外。

然而,这样的表述,总不免“轻描淡写”。一定要有人员死亡才严重吗?修复墙体倒掉果真没有损害城墙本体吗?

任何试图大而化之,或者轻描淡写的说法、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浮言浪语,都缺乏对古城文物的“敬畏之心”。

政能亮丨回应西安明城墙坍塌之问,迫切且严峻

一段城墙坍塌了,肯定不是“一日之功”,而应该有一个长期的浸泡、开裂过程。事实上,去年夏天这段城墙就出现过裂缝,今年当地文物部门已发现该城墙相关墙体出现裂缝,并于8月初在城墙北侧拉起了隔离带。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早就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为何没有及时处置,以避免城墙坍塌?

文物古建的修缮确实有其特殊性、针对性和不确定性,但这些都不是草草修缮的理由。

此外,即便是后续加固的墙体倒塌了,也并非不会对古城墙形成伤害。一者,墙体轰然倒塌,必然会导致内核夯土墙基的损坏,导致历史文化信息的流失;再者,新修墙体本身也是“修旧如旧”的产物,墙是新的,城砖则未必是新的,倒塌也会导致次生伤害。

特别是,西安城墙目前已经成为当地一处标志性的文物地标,能不能给公众一个稳稳的安全预期,不仅关系到文物本身的安全、牢固,也关系到公众对整个西安的观感。也因此,回应西安明城墙坍塌之问,就显得异常迫切和严峻。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折扣可打,也不应该打折扣。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乃至一般民众,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文物。一方面,要借力现代科技摸清文物的底数,西安城墙修复加固的质量如何,各段落存在哪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摸排调查,有什么隐患,隐患在何处,如何及时止损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可查可考。当地一直在尝试打造一个网红形象,曾搞过千架无人机表演,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搞一点更实在的墙体探测?

另一方面,安全防护要做到未雨绸缪,要提前做好常态化管理。古建筑的“天敌”不外乎水与火,而这些都可以做到预先防范。这实际涉及到一个防护责任的问题,只要真正依规编制并落实了应急预案,做好后续相关排险工作,就会消除绝大多数隐患。

城墙无言,它们只是默默地迎送着朝阳和晚霞。这个城市的更多文物,同样静默着。人们的呵护多一分,则其屹立不倒的时间就会长一些。由此,其所传承的文脉才会源远流长。

留住文物,留住历史的记忆,留住一个地方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中间,人的“敬畏之心”是主要的,不要动辄就把文物损毁、消失的责任推给大自然。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