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校园食堂,岂能沦为学生的“吸血鬼”

2020-08-14 15:33:50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郑赋田

“现在,细细想来,我觉得我对不起学校的孩子们,对不起学生家长的信任。是我辜负了家长的信任……我后悔莫及。”忏悔者,是无锡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总务处原主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0年8月9日发布的视频《无锡整治喧嚣食堂腐败——一顿午餐引发的改革》,提及贪污学生伙食费一案。这是7月以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第二次提及此案。由此可见此案非同小可:当事人利用职务便利一年多时间,贪污学生伙食费131万元,相当于每名学生每天8.5元的午餐费中有5元被克扣。

这绝非个案。2019年3月至4月,无锡市对全市568所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671个食堂进行专项巡察。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大部分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挤占、挪用、克扣学生伙食费问题。克扣、套取资金大都是从食材采购这一环节下手,堪称“最易腐”环节。

政能亮丨校园食堂,岂能沦为学生的“吸血鬼”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话谁都听过,谁也都明白,可要落到实际就难了。在有人眼里,学校食堂是“风水宝地”:位置绝佳,“油水”很足,不愁买家,无惧监管。

为了国家的未来,有理由愤怒,但不应该只停留在愤怒层面。

腐败连连案发,从根源上看,是法规不彰、制度不严、监督乏力。

斩断伸向教育领域的腐败黑手,须加强反腐败制度保障以及机制创新。

正所谓“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

教育部等6部门2016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责任制”。2019年3月19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重申“校长(园长)负责制”,并推出“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制度的成型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而非碎片化的规则。例如,早在1932年,日本就颁布首部关于学校营养午餐的法规《学校给食临时施设方法》,1954年又通过《学校营养午餐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提出中小学校中建立营养配餐中心,配备专业营养师。文部省制定《学校给食卫生管理标准》,对营养午餐卫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要求。凡学校食堂或送餐公司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实际的食品加工业务经验,还须取得执业资质。

还应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严格的监督、严肃的查处,制度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在教育领域,腐败分子头上不是没有法律法规的“金箍儿”,而是平时没人认真去念“紧箍咒”。

综合运用审计、巡察、专项检查等多种手段,加强监督,规范运行,有助于尽快发现问题并通报制止,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机制创新,也有助于遏制腐败。

比如,在一些城市规定,严禁学校以任何方式从学校食堂盈利。对实行自营的学校食堂来说,引进家委会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可推动学校保障和提升学生饭菜质量。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地区,家委会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很多家委会成员互相攀比、相互较劲,试图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换取老师对其子女“特别关照”,从而沦为学校的“传声筒”而非“主人翁”角色。

学校食堂安全问题所引发的困境,并非中国特有,在域外国家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澳大利亚制定一套“家校联动”的食堂监督模式:学生家长充当食堂义工,深入后厨参与监督。家长此举,一方面降低食堂的运营成本,确保菜价低廉;另一方面,家长会对食堂运行的各个环节严加监督,保障孩子的用餐安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每个人的手机都可变成监督器。痛定思痛,无锡在相关治理改革中,搭建学校食堂阳光监管平台,每一个无锡市民下载相关App,都可实时看到配送公司、学校食堂状况以及饭菜供应和经费结算信息。

孩子吃得好不好?食材采购是否存在猫腻?这是家长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心头大事。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应该有高山仰止的“范儿”,学校食堂理应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而非残害学生的“吸血鬼”。

各地各部门,均要以最高标准做好学校食堂管理的每件事,在每个细节里体现对下一代的真情厚意。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