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拿什么来解救“芯痛”?答案在这俩字

2020-11-23 08:18:58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郭前进

“创新是亚太经济腾飞的翅膀。”11月2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4次提到“创新”。此前一天,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16次提到“创新”,其中“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表述,颇受瞩目。

政能亮丨拿什么来解救“芯痛”?答案在这俩字

中国古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一语,道出创新的重要性。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概念,认为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on)与创新(Innovation)是有差异的,只有当发明与创造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称得上创新。英国创新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弗里曼认为,创新是科技成果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应突出市场需求在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数字化时代,组织创新是企业永续经营的主旋律。组织创新可分三大类:组织结构创新、组织过程创新和组织体系创新。组织体系创新,是对组织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变革,往往因应于外部环境的巨变。

从实践过程来看,组织中所有层级的管理者都应投身于变革,而不只是高阶管理者的责任。变革过程中,管理者既要充当推动者的角色,还要承担领导者之责。成功的组织变革,并非管理者的独角戏。毕竟,组织是由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所构成,无论是结构、技术还是产品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创新。

从20世纪后期至今,越来越多的组织倡导包容、合作的文化,管理者们也越发意识到,要激励每个员工参与变革,使之成为变革推动者而非“绊脚石”。

近些年来,中国企业无论在组织创新还是在技术创新层面,均取得长足进展。不过,尽管已有“蛟龙”入海和航母出海,但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指甲盖大小的集成电路芯片,仍然受制于人。仅在2017年,中国花在进口集成电路芯片上的费用,竟是进口原油的1.6倍,这实在触目惊心。

包括“芯痛”在内的多种痛楚,其来有自。“‘卡脖子’问题根子在基础研究薄弱。”李克强总理2019年9月2日指出,“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家,别总是想着用行政手段去‘规划’他们,而是要更多为他们营造心无旁骛、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围。”

在技术创新的链条中,如果说科学家解决的是“从0到1”的基础性突破,企业家及其团队则要寻求“从1到无穷大”的商业化路径。企业家和科学家需拧成一股绳,以期豹变。

政策,也在持续发力。2020年5月,《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机遇与挑战共舞的全球化时代,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一种产品市场,都会经历从萌芽、成熟、衰退乃至消弭的演进过程。企业惟有不断进行市场创新,才能确保竞争力不下滑。

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大雨如注的某天,你站在印度孟买街头,马路上有许多摩托车在汽车间穿梭。这些摩托车大都超载——载着一家老小。你会脱口而出“太危险了”。但塔塔集团的负责人塔塔(Ratan Tata)独具慧眼,从中看出了商机——为这些家庭提供更安全、可挡风遮雨的廉价汽车。这一价值主张的潜在客户是千百万尚未步入汽车市场的民众。他从事的,就是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可分三大阶段:识别和研判消费者需求;确立消费者价值主张;传递消费者价值主张。与市场营销相比,市场创新着眼于开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是“创造”新市场,而非“分享”既有市场。

市场也是检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倘若核心技术脱离其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不衔接,就如石头上栽葱———劳而无功。诚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

科技演进史显示,技术发明和创新,往往通过企业转化为市场供给、满足消费需求。企业也是创新要素集成、技术成果转化、市场创新方面的主体。

但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也具有高风险特质: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创新,不一定成功;倘若放弃,一定失败。西谚“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话糙理不糙。“与青蛙接吻”,预示着冒险与失败;但为了赢得“王子”,还是值得尝试的。

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大增的年代,中国企业家更应淬炼冒险的心性,体味消费者的焦虑与期望,以无问西东的心境,与各路市场竞争者“过招”,在切磋琢磨中实修创新“内功”。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