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万码奔腾”,不能“一码当关万老莫开”

2020-11-26 18:11:40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于平

“有温度!”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赢得众人“点赞”。

方案要求,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等人工服务窗口;文体场馆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等等。

政能亮丨“万码奔腾”,不能“一码当关万老莫开”

方案是在国家层面首次直面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也是对舆论关切的积极回应。

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处境变得愈来愈艰难,这是近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此次新冠疫情,导致问题集中显现。因为不会智能手机,不懂网络知识,许多老人动辄受到无端指责,出门几乎寸步难行。看着网络视频中,一个个老人茫然无措的样子,许多人都感到无比揪心。

最近,又连续曝出两个类似新闻,引起网友的热议。一是在某地银行,为激活社保卡,一名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二是在某地社区机构,因工作人员不收现金,一名老人办医保被拒。银行和社区办事机构,都是服务单位,却都向孱弱的老人们,端起了傲慢冷漠的面孔。

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风气,该方案无疑是一次拨乱反正。方案可谓事无巨细,从健康码、出行、到就医、办事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与老年人攸关的生活场景,不仅指出问题所在,也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更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逐条明确了上述相关工作的负责部门,实现责任的精准落实。对于落实不力的单位,明确要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可以说,方案非常细化和明晰,对于保障老年人权利,填平“数字鸿沟”,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不过,也要看到,要想方案真正在现实中落地,也并非易事。以不得拒收现金为例,此前曾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单位都无一例外进行过表态,对此现象要坚决制止。然而,拒收现金现象的蔓延,似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毫无疑问,方案是对老年人的赋权。但方案的贯彻实行,靠的不仅是相关企业和机构的责任心,同时也要靠公众监督。但是,老年人作为权益主体,作为重要的监督主体,他们的维权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弱。在许多老年人意识里,有一种遇事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传统观念,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和机构有恃无恐。所以,在对老年人赋权同时,各地也要想方设法,做好信息提示和引导,完善相关投诉和维权渠道,鼓励老年人,鼓励社会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监督。

方案还明确,要组织开展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改造专项行动,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社区服务等互联网网站适老化改造。这样的改造效果到底如何,显然不能由相关单位自己说了算,也不能只靠上级部门督促,而应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对相关网站、APP的易用性,实用性进行打分,并以此为科学依据,进行奖惩。

还要看到的是,老年人难以跨越数字鸿沟,固然与老年人的心智难以跟上智能时代有关,也与当下一些公共机构盲目追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髦有很大关系——什么都要注册,什么都要下载APP,关注公众号,二维码更是泛滥,以至于网友中有“万码奔腾”的感慨。所以,与互联网捆绑、与智能手机捆绑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过多过滥,也需要重新审视。对这些繁琐冗余的网络捆绑操作进行全面清理,才能推动源头治理,真正能还老年人以便利。

在智能时代掉队的老年人,需要政府和社会拉一把,帮助他们跨过“数字鸿沟”。对此,方案已指明了方向。而要保障老年人获得平等服务,关键在执行,尤其在最后一公里。打通一切可能存在的痛点和堵点,政策的善意才能转为对老人实实在在的温情和关怀,他们才能跟得上这个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获得应有的便利和幸福。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