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方延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是“自娱自乐”|政邦茶座

2022-05-20 18:08:23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5月20日,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值此之际,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方延明教授推出了校庆纪念特别礼物《方延明新闻作品集》,书中收录了方教授的过往新闻作品,从2000多篇报道中遴选出,其中包括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报刊上的54个头版头条。这不仅是一部个人新闻作品集,还是一所大学的历史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思潮缩影。

本期政邦茶座邀请方延明教授,谈谈大学校庆该如何庆祝。

南京大学方延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是“自娱自乐”|政邦茶座

本期政邦茶座嘉宾:

方延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著有《方延明新闻作品集》《方延明文化三论》《新闻文化外延论》《新闻实务方法论》《数学文化》等。

政邦茶座主持人:

高明勇:政邦智库理事长

高明勇:祝贺方教授“新闻作品集”出版,不管对南京大学来说,还是对您个人来说,相信这都是非常珍贵的校庆礼物。其实,这不仅是一部个人新闻作品集,还是一所大学的历史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思潮缩影。翻阅内容,想到“历史的天空”歌词,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牵涉到一个命题,如何庆祝一所大学的校庆,您是怎么思考的?

方延明:谢谢。一所大学的校庆,实际上是这所学校历史文化的完美呈现。南京大学是一所享誉国内外的百年名校,大气、厚重。作为一个在母校生活了50年的南大学子,我是读书、工作、退休养老,与母校融为一体了,今生之大幸。

从前年,我就琢磨,怎样在母校120周年时送上一份沉甸甸的非同一般的礼物。我想到了把我写学校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我直接写信给学校党委书记胡金波同志,他非常支持,当即批复给常务副校长谈哲敏院士。在两位校领导直接关心下,《方延明新闻作品集》得以顺利出版,并在校庆日子里与读者见面。机缘巧合,习近平总书记5月18日给南大留学回国青年回复中强调,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我想,每个人都讲好自己的故事,每个学校都讲好学校的故事,那中国故事就讲好了,那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会有很大提高。

高明勇:印象中,十年前南京大学110年校庆时提出“序长不序爵”的原则,在当时引发很大轰动,赢得社会好评,但是这一原则并没有被推广开来,您认为原因在哪?

方延明:南京大学素来尊重专家,尊重人才,敬重教授,敬重长者,不崇拜权力,敢挑战权威。在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教授就有不买蒋介石账的,有一个流传较广的“蒋公的面子”的传说。前些年,包括现在,人们对“官本位”深恶痛绝,敢怒不敢言。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南大在国内首创“序长不序爵”,带来一股清新的风,赢得社会一片赞誉是很自然的。但是这件事可能很难推广,只有像南大这样的学校才可以这么做,因为她有底气,有文化,有传统,不会特别在乎权威。现在推广起来依然很难,寄希望随着社会民主生活的进步,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敬畏文化,能逐步推广开来。

高明勇:这些年工作缘故,我对大学校庆现象也较为关注。201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当时我与时任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访谈时提到一个问题,“中文百年,我们拿什么来纪念?”今天,南京大学120年,疫情背景下,很多校友估计无法返校,您认为“我们拿什么来纪念?”

方延明:我想,最好的纪念就是如何使这所学校的优良学风和校风传承下去。今年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全校范围内讨论“南大精神”,书记、校长、院士,全校师生员工都参与,上上下下,多次反复,最后确定“南京大学精神谱系”,5月18日的《光明日报》对此做了重点报道。

高明勇:2011年,清华大学100年校庆,当时我与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苏省任职的任彦申教授访谈时,他提出“清华百年动力,解决中国问题。”今天,在南京大学120年校庆之际,作为一位横跨数学、新闻,在南京大学生活了50年的教授,您怎么思考大学的使命和意义?

方延明:我以为,一所大学的使命,应该是与国家共命运。南大校庆日为什么定在5月20号?其实就是为了纪念“五·二○”学生运动。1947年5月20日,由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始发的“五·二○”运动迅速扩展到京沪苏杭等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各地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从此“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口号普及全国各地,形成全国性的学生运动,被毛主席称之为“开辟了第二条战线。”

另外,大学要传承文化,传承思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不能跟风走,世界著名高校都是以其思想传承,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杰出人才而影响于世。

高明勇:您认为如何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

方延明:这些年来,对大学的评价一般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我以为不同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使命,著名大学还是要看你的杰出人才培养和标志性、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寄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有世界大奖,要多到国际舞台上去拿奖,拿大奖。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不是自娱自乐,在家里是英雄,出去狗熊了。要真厉害,而不是假厉害,不能一打就趴下了。

高明勇:听说您是从自己撰写的2000多篇新闻作品中挑选出现在的篇目,这应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作为采访者,写作者,也作为研究者,我想知道您的取舍原则是什么?

方延明:我认为首先要的原则还是“重要性”。有一个前提,我是在南京大学这样一个学校里面做新闻的,素材、题材毕竟单一。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发挥,我有对学校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浓厚感情,这是外面记者没法比的。艾丰讲过,人民日报记者要想总理所想,一个南京大学的新闻能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定是有全国意义。

其次,好稿件要有开阔视野。我几次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有一次写了一篇《什么样的作品能得中国新闻奖》,广为传播。好稿件一定要视野开阔。

此外,要有独家的好策划,没有策划就没有精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拜金主义盛行,大学教授卖馅饼,大学生卖茶叶蛋,令人忧虑。我在南京大学抓住一个好苗头,策划了以一封“渴望”来信为由头的重塑理想大讨论。《人民日报》于1993年5月5日在头版头条配发编者按发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秉承这些原则,我挑选了“我们应该怎样为21世纪培养人才”;“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整顿学风大讨论”;“大学生打扫厕所做保洁员”等。这些活动,都在主流媒体上得到过重点报道和广泛赞誉,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

南京的媒体朋友给我起个外号“南通社”,“南京大学通讯社”的意思。

高明勇:书稿匆匆读完,感慨不已,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闻以前没有读过,但今日读来,既感亲切,又耳目一新,不管是报道的内容,还是新闻的写法,都足以担纲南大校史的另类记录。时隔多年,重新翻看这些“历史的草稿”,您有哪些感慨?

方延明:我感恩母校,是母校滋润了我,离开母校的关爱和培养,一事无成。我也很感恩作品集里面被采访的前贤和名师,有我的好多师长和忘年交,重读这本文集,他们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所以,我在这本书的扉页特意写了一段话:

“在这一百二十周年庆典的日子里,谨以此书献给……在学校发展中殚精竭虑,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教书育人的历代杰出师长们;在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和‘第一个南大’的进程中,关心和支持南京大学的各级领导、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朋友们;他们的业绩与南京大学永存,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南京大学的丰碑上,留在南大人的记忆里。”这是我的心里话。

高明勇:记得三年前《方延明文化三论》(中华书局,2019年12月)出版时,您写到“以编年的先后顺序做学术回顾,可以从中寻出一个治学的轨迹与脉络”,那么,可以说《方延明新闻作品集》更像一个“新闻自传”,从中可以寻出一个采访的轨迹与脉络,您认为这个“轨迹与脉络”是什么?

方延明:我想就是“三个同行”吧,与国家同行,与母校同行,与改革开放同行。大凡一个人能做出一点成绩,一定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高明勇: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到南京大学考察时,勉励学子说“沉下心来践行校训”。作为一位融求学与执教都在南大的南大人,您是如何理解南大校训“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的?

方延明:南大精神有两个源流,一是中央大学的源流,一是金陵大学的源流,二者都强调“诚”。诚、朴、雄、伟,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任时确定的,每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励学敦行,是百年校庆时加上去的。本来前面四个字是分开的,现在成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我以为最核心的东西诚朴,励学敦行,主要在践行上,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南大人一直很低调,大家都觉得诚朴有余,雄伟不够。我觉得还是诚朴一些好,没有真东西,一天到晚咋咋呼呼,并不好。

高明勇:我看您在书中采访过不少“南大人”,也有一些已经故去,您认为他(她)们身上有哪些值得传承下来的“传统”?

方延明:我觉得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很丰厚。南大胡金波书记为什么支持出这本书,给予厚爱。他说,出版这样一本写身边事、身边人、学校事的书,可以弥补年轻师生对学校历史,对学校改革开放史知之不多的缺憾,是一种感恩前贤,激励后人的善举。南大的传统很多,譬如:“五·二○”爱国主义传统;匡亚明招贤纳士,举贤使能的传统;曲钦岳校长取法乎上,追求一流的传统;胡福明解放思想、冲破牢笼、坚持真理的传统,李四光、程开甲等矢志报国的传统……都值得传承下去。

高明勇:我看书稿邀请了历任的南大党委书记、校长撰写贺词,有哪些考虑?

方延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出版这样一本《方延明新闻作品集》,这也是南大历届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同时也是对南京大学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历史的充分肯定。老领导们都是治校理政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富含深情。几位老领导题词都有个性,曲钦岳校长是“举南大旗,知师生音”,掷地有声。蒋树声校长是“笔风墨意,澄怀怡心”,富有诗意。陈懿校长90岁了,他给我打了几次电话说,要感谢南京大学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热情支持出这本书。他写的是“真人真事谱就非凡历史,非凡历史呈现硕果累累,累累硕果承载优良校风,校风优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再创辉煌。”,可以说,用心良苦,他希望师生员工都能好好看看里面的人和事,传承南大的好传统。陈骏校长写的是“一本回味隽永的南大故事集选,一部鲜活厚重的南大文化日记。”韩星臣书记是“似海雄文传道义,如椽手笔写春秋”非常大气。洪银兴书记写的“讲好南大故事,传承南大精神,扩大南大影响”。张异宾书记题的是“真言呈历史,实绩显南雍”。

高明勇:南京大学百二十年校庆,你最想对它说什么?为什么?

方延明:一句话,还是祝福吧。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5月18日,总书记又寄语南京大学。祝愿母校,早日建成与世界名校齐名的世界一流大学。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