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政策“聚合”,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红利

2022-09-15 18:15:10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张德勇

9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

政能亮丨政策“聚合”,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红利

“势要起而不可落。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8月16日,在深圳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总理强调。

在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影响下,目前下行压力依然比较突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压力大、任务重、挑战多,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四个月时间,在当前经济恢复的紧要关口,如何利用好剩下的时间切实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是实施宏观政策并提升政策效能的重任所在。

稳经济需要继续争分夺秒、继续发力加力,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挥效能,细化实化接续政策。

继5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后,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提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8月底以来,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分两批赴16个省份进行督导和服务,现场联合办公,协调解决政策落实的实际困难,扎实推动各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影响,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有的地方在稳经济过程中仍面临培育市场主体任务繁重、防范金融风险压力较大等问题。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低温运行,有的地方把“保交楼、稳民生”作为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并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有的地方对债券资金普遍存在“重资金争取,轻项目推进”的情形,未真正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是地方经济运行中的普遍现象。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力量,在稳经济、促经济企稳向好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无疑,地方经济是一个缩影。当前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主体“不振”所致。因此,稳经济的关键,是保市场主体。

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当前市场主体困难,部署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让市场主体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有助于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各方对经济恢复向好的预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针对当前制造业市场主体遇到的资金约束难题,会议决定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迟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同时,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预计今年后4个月再为制造业企业退税320亿元。

为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增强发展后劲。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以商业银行优惠贷款、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三管齐下,大幅降低更新改造设备实际贷款成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

上述举措,从财政货币政策两方面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市场主体注入可观的资金活水,有助于缓解市场主体的资金饥渴,是切实保市场主体、稳经济过程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积极作为。

加之近一段时间密集出台的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可以发挥聚合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下,不断夯实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打好今年经济收官战。(作者张德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政邦智库研究员)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崔向升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