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高远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本届政府最后一次报告工作。
依然是翔实的数据,依然是坚定的信心。这是在向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汇报,也是在向全国人民“交账”。
整个报告信息量很丰富。过去五年、过去一年,都经历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问题,对今年政府工作有什么建议,条分缕析,简明扼要,清晰具体。
这是一个“可感”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边说的那些事,列举的那些成就,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因为一起走过,所以感同身受,也有着强烈的共情、共识。
很多人都注意到,报告中多次提及过去的不易与努力。“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全国人民坚忍不拔”“各行各业共克时艰”“亿万人民克服多重困难、付出和奉献、都十分不易”……
这些词句,牵动人心,引人遐思,也让人动容。回首过去五年,特别是过去三年,中国人民一道经历了怎样的沟沟坎坎、惊涛骇浪!几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被无情地波及到了。如今,在这个春天,举国上下共同回顾过往,无疑是一次集体性的思考与总结。
中国是有力量的,青山不老,绿水常流,我们一起走过了那些岁月,并将继续走向新的征程。
这也是一个“可信”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披露各项经济指标均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不利影响,因而更符合实际,真切可信,不空泛,不虚浮,所列举出来的问题和困难也是实情。
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今年以来,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各地各行业乃至全国人民均释放出创业创新的伟大力量,实现5%左右的增长,是有信心的。
当然,困难肯定是有的。报告也提及,从外部环境看,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
从国内看,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稳就业任务艰巨,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从治理看,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领域、行业、地方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
惟其能认识到问题和困难,才是一个“可信”的报告。这也与一般民众的体感冷暖相契合,因而更能够凝聚破局的力量。
这更是一个“鼓劲”的政府工作报告,面对困难和问题,怎么办?很简单,迎难而上,直面问题和挑战。这是一种姿态,更是行动和力量。过去五年、一年,我们这样走了过来,未来,还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没有捷径,实干为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天有一天的进步,只要各级政府直面问题挑战,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就一定不负人民重托。
今年的报告仍强调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指出要“以改革的办法、锲而不舍的精神解难题、激活力,激励敢于担当,对庸政懒政者问责。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而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数这一年、这五年、这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均离不开改革带来的力量。
比如,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之初压减64%,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多年来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投资项目压减90%以上。改革商事制度,推行“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从一个月以上压缩到目前的平均4个工作日以内,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
再如,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构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化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这些致力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也在市场和社会上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数据为证,去年底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1.1亿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亿户,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发展是路径,而所有努力的结果,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报告重申,“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仔细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决反对空谈浮夸、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甚至盲目蛮干。”
这是施政宣示,也是具体实践。惟有锲而不舍、砥砺前行,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届政府也将开始接力奋斗。人民期待有更大的作为,更高质量的发展。一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等着每一个人。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崔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