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韩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扶贫,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强化政策倾斜支持,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对脱贫难度大的县和村挂牌督战。深入实施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帮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有了保障。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即便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考验,中国的脱贫攻坚依然成效斐然,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一大奇迹。
“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同时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储备规模从1.8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以上。实施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这些利民实事,可谓深入人心。社保基金不断充实,这进一步保障了整个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兜牢了民生底线。类似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拓展了民众就业渠道,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生活的便利,可谓一举两得。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价格秩序。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能做到这一点,同样殊为不易。
“不断优化服务,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理,压减各类证明事项,加快数字政府建设,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对于这些政务服务的进步,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所感知。曾经,普通民众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不得不四处奔忙跑断腿,这些现象得到扭转,各种政务服务纷纷上网,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原本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办成的事,民众如今只要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办完。种种政务服务的改进,使得民众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增长46.7%。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5.8%提高到27.2%。发展城市社区便民商业,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政策加力,市场提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车市场,绿牌新能源车在街头已经随处可见,在推动环境治理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民众的出行成本。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中国去年出口新能源汽车67.9万辆,同比增长120%,连续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世界第一。在他看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有几个特点:第一,战略清晰,方向明确,目标具体。第二,执行、推广、实施非常严格,很有序。第三,始终围绕着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这样的生态链,进行体系性建设。
“分类放宽或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十年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2900多万家庭。”人的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管理的人性化。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赢得民众的普遍好评,许多居住品质较差的老旧楼房在改造后,环保、安全以及居住品质全面提高,使得老旧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学生。”近年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孩子们有了崭新的书桌,明亮的教室,开阔的操场……学校各种文体和科技设施,也远比以往丰富。在国家和地方的补贴下,营养午餐走进农村中小学校园,许多农村孩子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吃饱吃好,享受丰富的营养午餐。作为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乡村教师不再是无人问津的职业,随着收入提升,乡村教师的劳动获得了认可和尊重,更多优秀教师愿意留在农村,更多年轻的血液,不断充实乡村教师队伍,这使得农村教育有了更为光明的未来。
“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惠及5700多万人次。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医疗卫生服务,是民生的“生命线”,格外受到民众的关注。曾经困扰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已经大为缓解。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税费、用房、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医养结合。”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养老事业这些年一直高速发展,各种养老机构,如公营和民营养老院,以及社区托老中心等等,都在城市、乡村四处开花。
满满的民生数字,展现了政府补民生短板的力度之大,夯民生基石的决心之强。而这,也是政府的天职所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关乎民众切身福祉,关乎国家繁荣。本届政府交出优异的民生答卷,令人备感欣慰。当然,民生的改善永远在路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还需快马加鞭。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崔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