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实际感受

2023-03-13 15:49:03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胡麦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也是新一届国务院总理首次面对中外媒体记者。

在一个多小时的问答中,诚恳而坦率、温和而坚定的“台风”,让人如沐春风,也让人感受到一个大国总理直面问题和挑战时的强大气场。

在谈到新一届政府今年的施政目标时,总理坚定地说,“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政能亮丨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实际感受

政府施政的宗旨和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家一户的坛坛罐罐,就是一个国家的底气和希望。这是底线思维,也是高线要求。看似简简单单,实则并不轻松。

这中间,需要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需要不断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国内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人均水平不高的难题;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深入到火热的实践中去;需要激发起民众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精神,不畏艰险,克服困难……

“大家想一想,哪个时候、哪一年没有困难呢?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

总理不仅动情地回顾了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经典励志故事,还在稍后谈到民营经济发展时提及温州人的“四千精神”。即“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

他说,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可以说,通过回顾过往,重温传统,既表达了新一届政府体恤民生的“施政之要”,也传递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定信心。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金句”。

谈到大学生就业压力时,他说,“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从就业看,有一定压力,但从发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

谈到人口红利是否消失时,他说,“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谈到改变干部工作作风时,他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这些精彩的论述,从实践中来,有着深挚的人民情怀、平实的百姓视角,也带着鲜活的生活气息、乐观的进取精神。

这种情怀和精神其来有自。2016年6月30日,他曾说,“离开浙江前,我又到杭州西湖的苏堤上走了一趟,这是苏东坡在杭州知州任上为疏浚西湖修筑的一条长堤,今天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而在江苏徐州有一座黄楼,也是当年苏东坡在徐州知州任上治理黄河决堤后修筑的,今天已经成为徐州五大名楼之一。我讲这‘一堤一楼’,主要是提醒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堤一楼,是地方风物,也是人生基石、为官之箴。

这实际上也是做好政府工作的要义。什么是老百姓的期待?如何才能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怎样把民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通过这场记者招待会,说清楚了,讲明白了,春雨润物,深入人心。宏观而言,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勇毅前行、廉洁奉公、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微观地看,则是直面困难挑战,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调查研究,激发市场活力,寻求解决办法。老百姓都担忧的事情,不要做;老百姓都欢呼的政策,落实好;老百姓期盼的愿景,加油干。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惟有实干;利益关联千丝万缕,人民为上。

记者会上传递的八个字“长风破浪,未来可期”,鼓舞人心,回声嘹亮。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责编:柯劲杰 PN173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