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京津冀协同发展,增进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2023-05-13 12:07:33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斯远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总理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先后来到沧州、石家庄等地,深入农村、港口、科研单位等,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总理出席座谈会。

基层调研+两场座谈会,十分紧凑。调研中,深入建设工地、田间地头、社区食堂、科研机构、港口码头,与群众亲切交谈,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勉励大家奋发有为;座谈会上,既热情洋溢地肯定了雄安新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新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政能亮丨京津冀协同发展,增进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这个初夏,在北方的天空下,调研的身影,留在工地、麦田、码头和城市;座谈会上的寄语,在燕赵大地、在京津冀三地激荡回响。所有这些,都释放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烈信号。

我们知道,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这中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引擎,二者相互楔入,相得益彰。

到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走过9年历程,雄安新区也满6岁了,这些年来,均取得显著成效,令世人瞩目。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推进,京津冀三地在产业、生态、交通、民生等诸多领域的协同取得显著成效。三地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持续增强。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10万亿元,是2013年的1.8倍。

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

座谈会对雄安新区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寄予厚望,“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此次调研和座谈会的内容,无不围绕这些要义展开。

“保持历史耐心,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研究出台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广泛吸引、聚集国内外力量和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在调研中,有关心,有倾听,更有鼓劲。这也充分验证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

说到底,中国式现代化这项宏伟大业,终究要照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将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置于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两次座谈会都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李强总理在座谈会上表示,要有“千年大计”的定力,牢牢把握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更加有力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区域差异,着力推动优势互补,既补各自的短板,又锻造共同的长板,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

雄安新区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北京如何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如何唱好京津“双城记”,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河北如何发挥地缘优势,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北京、天津如何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三地如何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这些都是当下亟待破解的重大题目,也是时代的命题。

无论如何,高质量发展已成京津冀三地的共识,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又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把已明确的、必须做的事紧紧抓在手上,不等不拖、紧张快干。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