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打好提振信心的政策“组合拳”

2023-08-01 21:51:32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张德勇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近期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态势,交出一份含金量较高的半年“成绩单”,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

但另一方面,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来自国际国内新的困难挑战。世界经济濒临区域化、碎片化甚至“圈子化”倾向,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

政能亮丨打好提振信心的政策“组合拳”

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后,经济恢复将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间会出现一些经济指标数据的波动是正常现象。读懂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既需要看清短期之“形”,更需要把握长期之“势”。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稳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延续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亟待把提振信心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各方面稳增长的共识与合力。同时,提振信心需要有行之有效的举措,具体落实到经济运行的持续好转上,体现为主要经济指标的改善。如此,才能形成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与提振信心的良性互动和互为成就。

从这个意义上,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围绕提振信心,应坚持系统观念,从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破题,发挥好总量与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宏观、微观政策调控力度,提升政策作用效能,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内生动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普通百姓切实有感。

国常会提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研究,相机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更好体现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组合性和协同性。这再次凸现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政策导向,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指出的是,做好政策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针对性更强和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是下阶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提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民营经济是标志性的观察窗口。上半年,相较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民间投资下降0.2%,民间投资增长确实承受较大压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主体信心偏弱问题。因此,提振信心,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重要变量之一。这更需要拿出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办法,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比如,国常会提出,加快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企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

此外,提振信心,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可以吸纳更多投资者参与,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财力支持,还能够增加居民财富收入,促进民间消费,是畅通经济循环的“润滑剂”,也是提振信心的重要推手。国常会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对当前经济形势有着积极现实意义。活跃资本市场,需要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让投资者有“真金白银”的获得感,投资回报持续稳定,使资本市场成长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同频共振。这不但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也有利于增强整个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无论宏观政策还是微观政策,都需要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既精准,也要有力度,打好提振信心的政策“组合拳”,尤其应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国常会对今明两年到期的阶段性政策作出后续安排,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作者张德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政邦智库研究员)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