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东亚大家庭,于差异与同一之间谋活力

2023-09-07 16:39:37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郑赋田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应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于9月5日至8日出席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8届东亚峰会(EAS)并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

政能亮丨东亚大家庭,于差异与同一之间谋活力

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畅叙友谊,促进和平,于深化合作中谋发展,在顺势而为中促共赢。

当地时间9月5日晚,在雅加达出席中国-印度尼西亚工商界晚餐会上,总理致辞:中国和印尼是隔海相望的好邻邦、好兄弟、好伙伴,两国友好关系历久弥新。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关系实现长足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合作超越双边范畴,对区域稳定繁荣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当地时间9月6日下午,考察中印尼合作项目雅万高铁,总理指出: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是习近平主席和佐科总统亲自关心推动的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不仅承载着印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地区发展中国家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中国与东盟是拆不散、离不开的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好伙伴,一定是相互滋养、相互成就、彼此不累;相互成就的关系,也更持久、更绵长。

在第2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总理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第二,携手推进新兴产业合作。第三,携手维护地区和平安宁。第四,携手扩大人文交流。

干货满满的建议,既有“料”,更有“范儿”——满满的“务实合作范儿”。

相似性有助于互相认同,即开启合作,而互补性更有助于可持续的合作。求异心理,助推人们更看重自己没有的东西,进而增进合作的引力与成色。

诚如总理在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所说:夯实了“认同”“求同”的基础,“存异”就不可怕,“化异”也就有章可循。国家之间出现分歧与争端,有时是因为认知有偏差,有时是因为利益有摩擦,有时是因为外部有干扰,关键是要正视问题、消除误解、管控分歧。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鸵鸟政策只能使问题愈加严重;消除误解,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沟通交流,以真诚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管控分歧,当前很重要的就是要反对选边站队、集团对抗和“新冷战”,妥善处理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

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源于1990年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EAEG)设想。2004年,各方一致同意,将10+3作为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一长期目标的主渠道。如今,东盟与中日韩(10+3)在经贸、财金、粮食、农业等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建立了66个对话与合作机制,形成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大使级会议(CPR+3)和工作组会议为支撑的合作体系。

屋外“吵架”屋内和,“一家”不说两家话。东盟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与中国、日本和韩国,同处东亚大家庭,理应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东亚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方承诺:愿与各方以此为契机,围绕共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二件事,持续深化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第三件事,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带动。

在这次会议上,总理说:“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可期,将为地区和世界各国不断提供新的更大机遇。”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跃迁的伟业。人皆有不可为之事,国皆有力不逮之处。减少差异增进合作、化解差异增进合作,才是正途,才有未来。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