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多些“面对面”,防范“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2023-12-19 11:48:38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政邦智库研究员 胡栖安

“手机响不停,时刻盯着‘群’”“忙着‘键对键’,不顾‘面对面’”“手机里安装了20多个工作软件,各种打卡、报材料”……如今,这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尽管不断被吐槽,但却不断成为不少基层干部的现实写照。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指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能亮丨多些“面对面”,防范“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不必讳言,近年来,随着政务数字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大力推进,政府的行政效率、服务能力等得到极大提升,“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的现代治理模式在一些地方已成常态。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计划》,亦将“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作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之一。

然而,几乎与政务数字化发展同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同样由来已久,于今为烈。这中间,一方面是因为形式主义本身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顽疾,若不深刻检视、强力抵制,自然会渗透进任何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比如现在有的地方基层干部总有“填不完的表格”“打不完的卡”,想想看,在推行政务数字化之前,是不是也有类似问题?再如“僵尸网站”“僵尸客户端”等问题,同样是一个重复建设、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另一方面,时下基层反映各种数据负担重,形式主义严重,也与当下各单位部门未能统一规划、随意立项建设信息化项目有关,项目上马了,信息系统又存在条块分割情形,各管各的,底层信息采集任务也就都压给了基层一线,于是,“多头报表”就成了常态。

本来,“指尖上办公”并不能算是坏事,有了键盘、屏幕的加持,不仅能减少群众的奔波之苦,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政府行政各项工作也会办得更快更好,可一旦不能尽快解决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新技术反而会成了横亘在上下级、干部群众之间的障碍。

也因此,欲求刹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必须先提升干部队伍的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不断创新治理方式,真正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推进政务数字化进程。诸如能否改变传统的单极化模式,以“模块化”“扁平化”应对过于繁冗的层级划分;能否打通数字壁垒,实现最大限度的数字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重复维护、重复采集;能否贯通数字办事系统,不要让“线上办”成为“线下办”的备份,任何事务都做两套,增加基层及群众负担等等。

所有这些,其实都表明了在当下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下大力气缩短这个差距。此番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直指各种病灶,从建设、使用、安全及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规范数字政务,刚性约束种种滥权行为,无疑会成为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标志性文件。

当然,也应看到,不管是“指尖上的”,还是其他方面,任何形式主义都是治理现代化的大敌。中央前不久提出“大兴调查研究”,其实就是诊治形式主义的一个良方。惟有扑下身子、沉下心,到现场、面对面,走访不走秀、访民不扰民,才有可能真正摸清情况、摸到问题,真正拿出实招硬招解决问题。一味抱着键盘不放,只想待在屏幕后,不可能办得好事情。

任何工作,惟实不破。政府应该利用数字化的赋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资源配置,而不是让数字成为一种负累,累垮了基层干部,隔膜了老百姓。这也意味着,革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应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

总监制:邹明

监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