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政策举措就应该“可感可及”

2025-02-06 18:35:44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刘姝 崔向升

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他指出,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已经非常明确,要系统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敢于打破常规,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及时回应关切,加强政策与市场的互动。相关表述,被称为“春之声”,引发海内外瞩目。

其实,早在1月23日,总理在合肥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就要求各级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要更加主动靠前发力,各项工作不等不靠、能早则早、紧抓快办,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政能亮丨政策举措就应该“可感可及”

“浮文是戒,实行是崇”。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力行实践,有计划、有步骤、有节点地落地落细落实工作,矫正知行脱节、浮躁冒进的恶习,才是正道。

于地方,必须敢于抬高标杆、咬定目标,奋力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而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备受各方期待。

“可感可及”,既关乎政策的纯度,也关乎聚民心的效度。“北欧的三文鱼最快48小时可从捕捞地端上成都餐桌”“打造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提及。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新部署:积极推进首发经济,2025年引进培育100个首店。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目前引进的首店落位企业涵盖网红餐饮、电子数码、娱乐体验、创意零售等多种业态。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将围绕亮马河、坝河及周边区域,打造“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和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营造“森林环抱、公园相伴、场景交融、多彩繁花”的花园城市图景。将继续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推动特色办学,做优“老老人”“小小孩”服务保障。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凝聚合力,抓紧抓早、“跳起摸高”,时不我待。

蛇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全国不少省市召开“新春第一会”。山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正确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破和立、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等重大关系,做到更新观念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大胆创新和稳扎稳打相统一,以思想引领变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创新激发活力。湖北省举行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提出强化支点意识,推进整体提升。

改革需要“时间窗口”,逃不开“过程哲学”,但这都不应成为坐等“天上掉馅饼”的理由。只有“不等不靠、能早则早、紧抓快办”,方能让市场主体和民众更快地“可感可及”。

“可感可及”,离不开良法善治的持续加持。善治,既彰显出政府整体强大的执政和施政能力,政府也因秉公办事、提供可预期的政策服务赢得民众的高度信任。

“可感可及”,离不开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以此避免“击鼓传花”“新官不理旧账”。“理”就要锲而不舍、绵绵用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抓好落实。

“可感可及”,须以全体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对有需要的国人尤其是困难群体伸出援手,避免有个人或家庭因各种因素陷入困境。以人为本的善治,必然催生社会、国家、人民臻于至善。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更多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会更有温度,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呈现和优化“共识机制”,中国经济发展将更有韧性、更为均衡、更可持续,人们的腰包将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作者刘姝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