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12:51:55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高明勇 政邦智库研究员
2025年农历春节还未过完,“提振消费”再次成为中央政府重要议题。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消费”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与投资、出口一起,历来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提振”的紧迫性毋庸置疑,屡屡被列入关键议程。2024年岁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简单理解,从经济行为层面,“提振消费”涉及三个核心问题,需求方“愿不愿”,供给方“能不能”,交易方“行不行”。
需求方“愿不愿”,本就是经济行为的首要问题,在当下的国外内环境下,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更为凸显。说到底,就是普通消费者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持续的收入来源,愿意去消费,敢于去消费,这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前提,也是持续“提振消费”的基本出发点。研究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多个季度低于GDP增速,居民收入相较常态增长趋势线仍有不小的缺口,多重因素影响下居民经营性、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增速先后走低。
也正因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强调,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问题,牵涉到就业、税收、补贴等一系列领域,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共同发力,需要各级政府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
相对而言,供给方“能不能”的问题,在当前并非“有没有”,不少时候体现为“真不真”“好不好”的问题。从相关的假冒伪劣案件看,食品安全、药品和医疗器械、日用消费品案件成为“重灾区”。
可以说,如何解决消费市场“痛点”至关重要,无论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电商平台、美妆服饰、日用电器等领域,还是售后推诿、虚假承诺、霸王条款、预付式消费等行为,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必然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影响到“提振消费”的效果。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落脚点聚焦“消费环境”:要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事实上,“守护消费”已经在行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市场监管总局于2月7日发布《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一)》及《市场监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一)》,此前,类似“小案重罚”和“类案不同罚”问题,不时引起舆论关注。
“提振消费”,除了解决好那些“市场痛点”,也要研究一下那些“市场亮点”。比如,已经成为网红商超的“胖东来”。日前,新华社发布《小城商超日销过亿元 一组数据看胖东来有多火》报道称,2月2日至4日,胖东来许昌地区总客流量为177.5万人次。2月2日当天,胖东来许昌地区日总销售额超过1亿元。今年春节假期,位于河南许昌的胖东来商超赛景区,门店排起三四小时长队,带动周边餐饮上客率成倍增加,宾馆酒店一房难求,外地游客占比过半。
这一现象,在政邦智库的相关调研中也得到印证,胖东来门前人山人海,排队的人要排近一公里,场面不亚于春运的火车站。春节前的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胖东来”再次被写进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胖东来”频频出圈,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许昌市近日出台《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433”工程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市场主体、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为抓手,以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为重点,聚焦城市管理、文化旅游、住宿、餐饮、城市交通、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领域,对标胖东来“关爱消费者、注重产品品质、把服务做到极致”服务理念。
“胖东来”为什么这么火?“胖东来”做对了什么?“胖东来”有哪些启示?类似问题引起不少人的好奇,也引起不少研究者的注意。应该说,问题的起点,是“胖东来”做到了什么?商品上,采取严格苛刻的品质把控;服务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服务体验;文化上,注重“爱、自由”,“把员工当成亲人,把顾客当成朋友”。客观说,做到这几点都并非难事,或者说这些都是商业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起点”,但如若不认真对待,就容易成为“市场痛点”,乃至“经营污点”。有调研表明,在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上百万件投诉中,“商品投诉”“服务投诉”占比接近80%。
从淄博、哈尔滨等城市的走红,到“胖东来”的火爆出圈,从“营商环境”到“消费环境”,延续着一以贯之的内在基因,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不是抽象的“标签”,也不是冰冷的“数据”,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要求“营商环境”“消费环境”的日臻完善,“最放心”“最开心”的必然前提是“最安全”“最满意”。(完)
作者系政邦智库理事长,凤凰网政能亮总编辑。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