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11:04:28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高明勇 政邦智库理事长,凤凰网政能亮总编辑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审议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此次会议将治理目光再次“下沉”,直面基层民生的急难愁盼。
面对县域优质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供给不足、可及性低”的困境,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教育和医疗的长远发展,必然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密切相关。
“强基”之道在于“固本”。不少县域发展面临相似的困境,“缺钱”“缺人”,进一步说主要是缺少“优质资源”,缺少优秀的企业,缺少适配的人才,而资金、人才、数据等关键要素的缺乏,必然容易导致发展捉襟见肘。也正因为此,不少县域城市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重中之重,当然也还有一些地区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寄希望于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和行政命令式的“帮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意味着发展思路的转变,强化造血功能,培育内生机制,培根固本,增强实力,提升活力。
“强基”之术在于“精准”。客观说,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公共卫生,已经成为常识。但是,说易行难,过去一些地方在教育发展上依然存在“惯性思维”, 要么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形成“县中模式”的路径依赖,要么盲目扩建豪华校区,追求面子上的重视。民众需求具体而真实,关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民生无小事。然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越到基层,优质医疗资源越显匮乏。同时,一个县级城市的长足发展,还是要靠教育、教化来培育更多的本地人才,他们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决定着县域的未来。“强基”之术在于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政邦智库在湖南醴陵调研中发现,当地通过“柔性引才”,以乡情为纽带,吸引湘雅专家们坐诊,打造“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等品牌,并组织引进的专家开展大型义诊,专家查房活动等活动,并将活动阵地向镇(街道)卫生院等基层机构延伸。据悉,此举惠及醴陵及周边县市群众数十万人。并且,当地借力醴籍名师、名生常态化开展教育对口支持活动,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全方位支持。
“强基”之势在于“提质”。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判断是“两个转向”: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对于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出“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相对而言,教育和医疗在县域的发展也面临“两个转变”,从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向解决“上好学”的问题转变,从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向解决“看好病”的问题转变。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到“前瞻布局”,前提是对未来进行科学研判。对于广大县域城市而言,需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常驻人口的趋势性变化,预测评估未来五到十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尤其是学龄儿童和老龄群体,便于动态调整学位供给与医院布局。对于“人口流出”区域,妥善推行校际资源整合,对于“人口流入”区域,预留包括教育和医疗等在内的公共服务空间。如此,才能更从容地在质量和品质上下功夫。
县域“强基”,唯有将好钢用在教育和医疗这两片“刀刃”上,方能有效减轻民众负担、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既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之举,也为县域韧性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