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永州“挂票”:让更多“听劝”的城市“开挂”

2025-10-09 16:12:59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政邦智库研究员 王琳

从“苏超”到“湘超”,一波赛事风,正在让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出圈”。这一次,被网友调侃“开挂了”的湖南永州成为“网红”。

永州体育场,这个曾因“告花子球场”而自嘲出圈的“野生球场”,在网友云监工下用50余天焕然一新。主场首战门票秒罄后,官方“听劝”顺势推出“挂票”并印发《树上挂票使用指南》,“每棵树上限3人,单人体重限制在160斤以下”的一本正经成为现象级传播的经典案例。随后“砖票”“洞票”等也迅速从网络跟帖变成政府行动。当网友建议利用体育馆外墙打造彩绘打卡地时,“听劝”的永州立即向全球招募创意工作者。国庆假期,这座“最野体育馆”和正在施工中的彩绘墙已成游客打卡热点。

从被动回应到主动拥抱,从单方管理到双向奔赴,永州的“听劝”实践既是千万网民参与的互动课堂,更是当代中国治理变革的生动缩影。

“听劝”的本质是治理理念的深层嬗变。永州接住“告花子球场”的民间调侃,将其转化为全民参与的共建行动。这并非简单的舆情应对,而是以谦卑姿态重构权力关系,在倾听中重塑信任。“网友所指即政府所向”的“听劝”实践,生动诠释了一种新型治理逻辑的诞生:政府不再垄断决策权威,而是将蓬勃的民间智慧视为宝贵的治理资源。一个“听劝”的政府,非但不是软弱,恰是开放自信的体现;网民参与也绝非挑剔,而是协同共建的担当。

制度化的通道是“听劝”可持续的基石。永州体育场改造中,建设方技术员详细解说草坪每平方米有10280根草的专业细节;网友关注“水泥凝固了没有”等“在线监理”成为常态。这种透明化操作打破了政府工作的神秘感,使公众监督从可能变为可行。永州还在湘超赛事期间推出持球票免费游34个景区的优惠,赛事流量持续转化为旅游留量和发展增量。这些无不体现着将民间热情固化为制度性安排的努力。放眼全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村民建议被纳入国家规划,永州“快反135”平台实现秒级响应,都在诠释同一个道理:若无制度保障,再热烈的民意也易消散。“听劝”式良性互动的成功秘诀,正在于构建“民意发现-政策调整-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使民众声音不仅能被倾听,更能实质性地推动改变。

“听劝”的更高境界在于前瞻性回应民生期待。永州的实践表明,真正的“听劝”既需要“有求必应”,更需要“未劝先办”。在宋家洲整治工程中,政府主动拆除湘江核心区违章建筑,将困扰市民二十年的“顽疾”转化为60万人的清水保障和一座惠民公园;面对农村婚姻调解需求,江永县创新设立“家事巡回法庭”与“婚姻家庭辅导室”,通过“离婚劝和”机制化解家庭矛盾,一年成功劝和113对夫妇。这些案例彰显了政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洞察的转变——善于从民意“沉默的角落”发现真问题,于民生“未发之时”化解潜在风险。它要求治理者既能读懂显性诉求背后的深层期待,更能以制度性探索将民众幸福感作为治理的终极坐标,从而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到“民未及呼、我已先行”的升华。

当然,“听劝”式政民互动在实践中仍面临多重挑战。网络去中心化易导致诉求碎片化、“态度很热情、问题不解决”的“万金油”式答复,不断消耗群众的参与热情。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系统推进平台整合与数据共享,构建全流程治理闭环;需完善限时回应与绩效考核机制,健全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更需提升领导干部的数字素养与AI通识能力,使其善用新技术感知社会脉搏、优化公共决策,从而将“听劝”从柔性姿态转化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刚性制度。

这个秋天,永州体育场的彩绘墙不仅是游客打卡的背景板,更是政民互动的见证者。它告诉我们:足球的根基在民间,治理的智慧也在民间。最好的治理,是让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让每一个创意都有回响。从“键对键”到“面对面”,再到“心连心”,“听劝”的互动,正在书写着中国城市治理故事的生动篇章。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责编:黄忆南 PN269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