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以“场景创新”化解“转化痛点”

2025-11-05 22:58:06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政邦智库研究员 高 远

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

时隔半年,从“试点经验”到“改革成果”,“制度型开放”再上新台阶。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此次会议指出,要注重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势,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持续提升制度型开放效能。往前推,6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提出要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而在“制度型开放”的维度,“场景培育”无疑将扮演关键的角色。“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可谓是切中当前中国经济从模式创新迈向科技创新深水区的关键命门。聚焦“场景培育”,在实质上也就抓住了当前创新生态中的核心堵点——从“实验室”到“市场”的现实转化痛点问题。所谓的“痛点”,也是屡见不鲜的一些乱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市场需求“无米下锅”,创新要素在“孤岛”中空转。而“场景”之所以能成为化解这些痛点的关键,在于它为新技术提供了真实环境的“测试场”和清晰可见的“需求函”,极大地降低了从研发到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近年经济发展看,“场景”早已不仅仅是科研创新的“实验室”,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可以说,“场景”正好是“转化难”的解药。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数次关注“转化”问题。6月9日,国务院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第十四次专题学习,提出“通过多方面协同发力,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切实提高转化效能,促进创新发展。”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会议指出,要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之前政邦智库在苏州、珠海等城市调研“低空经济”时,也发现“场景”是联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活力的关键一环。以“低空经济”为例,应用场景的开发,直接关系到低空应用的市场,以及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传统通用航空的飞行时数中,训练飞行占比超过七成,生产作业飞行占比约为25%,商务及私人娱乐飞行占比不到5%,与全球约六成的通用航空服务于交通出行、运动娱乐、医疗救援的应用情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无论是城市管理领域,还是应急处置领域,无论是即时配送领域,还是低空文旅消费领域,应用场景都需要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提升社会认知,进一步富有“想象力”,以应用场景倒推产业的发展。

正如国常会所言,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加快应用场景的培育与开放,远不止于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进一步细化消费场景的落地路径,涵盖餐饮、文旅体育、购物等六大领域。比如,浙江省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丰富文旅消费惠民举措、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优化文旅消费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商业领域,也有学者称正在迎来“场景革命”。

“场景培育”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治理变革,要求政府从“政策供给者”向“场景架构师”转变。当千万新场景与高水平开放同频共振,我们迎来的将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个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良性生态。

这,正是面对未来塑造竞争力的战略基石。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责编:杨东明 PN301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