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中)与各界嘉宾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
![](http://p2.ifengimg.com/a/2017/0907/46a2d0def1f14fesize202_w1000_h619.jpg)
![](http://p2.ifengimg.com/a/2017/0907/882c6e18a4a8a77size182_w1000_h620.jpg)
受邀嘉宾进行对话。摄影/曲胜良
![](http://p2.ifengimg.com/a/2017/0907/03702fdcf3bcce3size199_w1000_h619.jpg)
宗教界人士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
![](http://p2.ifengimg.com/a/2017/0907/e91e3d0bca5154asize178_w1000_h619.jpg)
中华文化学院各界学员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
![]( http://p2.ifengimg.com/a/2017/0907/87897357501e482size175_w1000_h620.jpg)
中华文化学院天主教修女班学员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
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宗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认同并融入中华文化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宗教中国化的方向,也是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
各大宗教所需的不是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原教旨主义,而是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超越狭隘的宗教信仰模式,将真正的教义精华转化为化解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时代思想文化。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虽然不存在本土化的问题,但也应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党和政府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关乎中国伊斯兰教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贡献智慧。
“本地化”或“中国化”是项长期而艰巨任务,需在整个教会营造强烈的共识和氛围,需充分发挥广大神长教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和凝聚广大神长教友的意志和力量。
基督教通过深入中国文化传统、把握其思想精神之真谛来诠解基督教思想,达到两者的融会契合,使中国基督教神学经过中国文化的母体而有健康的生长。
相互的尊重,各自都获得新的元素,来沟通的丰富发展前进。融,融化就是融入这样一个文化环境里面去,一个是来适应这样的文化环境,第二个就是相互交流。
旨在通过深入思考和探讨“宗教中国化”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关系,形成基本共识:坚持中华文化共识底线,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推动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不断塑造各种宗教的时代精神,树立中国特色宗教的真正自信。宗教中国化需要各大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用中国人的思维、信仰体验、文化资源和生活习俗建立中国特色的宗教神学,在道德实践中增强中国意识、中国精神和中国话语权。
在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社会中,如何肩负起历史责任,持续稳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当代实践,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每位当代中国佛教徒神圣的使命。
当代道教,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助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天主教神学理论中国化的程度将决定着教会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程度。只有将天主教神学中国化成为广大神长教友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中国天主教会才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基督教全国两会积极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特别提出了“基督教中国化”的努力,“中国化”不同于以往提出的“本色化”或“处境化”,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中国教会要不要本土化?差会内部和各差会之间几乎不存争议,建立一个本土教会,让中国人自主、自传、自养教会,是传教活动的本来目的。争议是在于何时开始本土化,以及如何实现本土化。
当前藏传佛教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具备了相适应的全部条件。
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中)与各界嘉宾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
受邀嘉宾进行对话。摄影/曲胜良
宗教界人士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
中华文化学院各界学员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
中华文化学院天主教修女班学员出席论坛。摄影/曲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