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民企安心民众受益

作者:马亮
2018.11.02

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领会和切实吃透中央有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的政策精神,将中央有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

“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再次重申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中不容动摇的地位和作用。他提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六个方向,包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这番讲话,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坚定了民营企业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且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使一些人认为民营企业在被迫“离场”,甚至认为“国进民退”再次卷土重来,并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对发展前景感到恐慌和不安。

最近,世界银行发布了今年的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结果显示中国的世界排名大幅提升。在开办企业、电力供应等多项关键指标上,中国的营商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营商环境的显著改善,充分说明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优化政商关系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努力和成效。特别是在商事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突出进展,使中国营商环境得到大幅“加分”。

当然,同排名靠前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要考虑的是,世界银行采用北京和上海这两座特大城市的评价结果,作为衡量中国营商环境的标准。如果深入到其他中小城市和内陆地区,那么营商环境的改善空间则更大。这也意味着不应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的提高而沾沾自喜,而应认识到营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这同政商关系的深度转型密不可分,也意味着我们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不久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接受访谈时指出,不应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简单对立,而应认识到二者都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之所以社会上会有这种有关民营企业的错误言论,很大程度上同政商关系的发展走向关系密切。

一些政府部门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民营企业的疾苦不闻不问。一些政府官员不敢接触民营企业家,害怕被错误解读为政企合谋或腐败行径。如果说过去的政商关系是亲有余而清不足,而经过反腐败和制度建设以后,则陡然转变为清有余而亲不足。

政商关系在这些方面的微妙变化,使其仍然处于深刻重构的过程之中,并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遇到了值得关注的挑战和困难,亟需政府部门伸出援手,利用“看得见的手”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畏手畏脚,不敢积极主动和切合实际地执行中央政策,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切实推进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就无法真正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要把营商环境改善作为一项持续工作,不断推进政商关系的持续优化,使亲清政商关系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现实。

本次座谈会向各级政府部门传递信号,即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改善和创新为民营企业的服务,作为当前和未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领会和切实吃透中央有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的政策精神,将中央有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

过去和目前持续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有许多政策都是为了改善营商环境的,而十分重要的是要将其予以落到实处并发挥实效。

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容错纠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使政府官员敢于且愿于探索和创新,使民营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并在一个更加友好良性的营商环境中公平竞争。

如此,干部坦坦荡荡,商人心情舒畅,政府做好服务,企业成长盈利,民众得到实惠,定会早日成为现实。(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凤凰网政务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网政务独家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