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俊:借鉴日本筑波都市圈经济模式发展雄安新区

现在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提高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我相信雄安新区在三十年、四十年之后肯定也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凤凰政能亮“雄安新区:未来之城,新在何处”主题沙龙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敏俊进行了圆桌对话,以下为石敏俊发言摘录精编:

谈到雄安,其实日本的筑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位于东京东北方向60公里,原来是一片荒野,经过几十年建设,已经成为朝气蓬勃的、非常宜居的科学城。

1972年筑波开始建设,日本的各大部委下属的国立研究所和东京教育大学(后更名为筑波大学)都搬了过去。当时筑波建了一大批国家公务员宿舍,地处市中心,且租金低廉,提供给国立研究所和筑波大学的员工居住。过去主要是公租房模式,现在自住的商品房开始增加。雄安新区现在也要采取这样的模式,一开始用公租房模式,可能中间还要考虑一些配套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保留少部分的商品房模式。

采取这种模式可以打破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我们过去采取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如果发展不好就形成了鬼城,发展好的地方也会导致土地成本高、房价成本高、城市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所以雄安的起步阶段采取公租房模式,有利于从低成本起步,让新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也是雄安新区有别于其他新区的不同的地方。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敏俊

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雄安新区也是这样,还是需要时间的。从筑波的经验来看,城市形成规模、功能发挥作用需要10到20年的过渡期。因此,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能够发挥出作用,大概会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现在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提高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我相信雄安新区在三十年、四十年之后肯定也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对于雄安新区来讲,如何吸引并稳住外来人才,本地人口的生计如何转型,是雄安新区管委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仍以筑波为例,一开始采用公租房模式,经过若干年以后,慢慢的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一开始就走老路是不行的,还是要探索一些新路,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公租房、便捷的交通等措施,从城市的起步阶段,吸引并留住人才。

当地人口的生计怎么解决。目前,当地的产业结构中鞋帽服装、塑料制品、乳胶制品等相对低端的企业较多,随着新区的建设,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都会上升,这些依赖廉价要素成本的企业很难在当地继续生存下去。届时必然会带来企业的转型,当地一百多万人口的生计转型,甚至整个社会的转型。这一百多万人口的生计转型是我们今后需要去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

石敏俊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石敏俊:雄安新区“新”在新思路

雄安新区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我称之为都市圈经济。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手段,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河北经济转型新引擎这两个功能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