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鸡“飞”到哪儿去了?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扶贫鸡“飞”到哪儿去了?

去年11月,一条从中央第六巡视组转来涉及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引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纪委监委的重视,线索反映乌鲁木齐县畜牧兽医站向贫困养殖户免费发放的3300只土鸡,登记在册的只有1300只,另外2000只去向不明。(8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央巡视组根据去向不明的2000只土鸡为线索,发现不仅这2000只土鸡是虚假的数字,连同1300只土鸡也是假账。并进一步挖掘该县畜牧站2015年的芦花鸡推广项目也是虚假的。打着扶贫的旗号,通过虚开发票、虚报项目、虚构培训等方式,套取扶贫资金,最终是让扶贫资金落入了某些人的小金库和个人腰包,如此费尽心机套取扶贫资金的手段,也是一种腐败,桑某等人被依法依规处理,反映了中央政府对任何一种腐败都采取零容忍态度。

自全面从严治党以来,中央对腐败现象一直采取高压政策,腐败分子纷纷原形毕露。乌鲁木齐县畜牧兽医站套取的10万元的扶贫资金,与以往动辄千万级别的落马“大老虎”相比,实在不在同一个档位。但顶风作案依然危害不浅,对群众而言,他们与放牧的群众有着直接接触, “苍蝇腐败”影响着群众对中央政府和党员的形象。因此,对这些“微腐败”严厉打击的态度,给群众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任何人想掠夺群众利益,必将受罚。

不实际调查,让制度流于形式,助长了套取国家资金的不正之风。账面上虚假数据,最终被中央巡视组发现,这暴露了当地项目审批流于形式,在资金把关方面不严格。如果深入群众调查,采取回访制度,所有的问题就会暴露,不至于让某些人第一次得利之后再次故伎重演。

全国各地由于基层扶贫分布宽广,涉及人数众多,套取扶贫资金的不良现象被中央巡视组发现,反映了当地相关党委、纪委没有担当应有责任。基层一些人监守自盗,仰仗手中权力,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国家扶贫资金。从另外一种角度说,监督部门的也该反思渎职失察的过错。

让扶贫资金精准帮助贫困百姓,分享祖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共同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上,基层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扶贫项目审批和资金发放不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应担负起主监督职责,这样,扶贫的“鸡”才能为贫困地区百姓下“金鸡蛋”。

文/杨应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