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被批量倒卖,谁在“围猎”求职者?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简历被批量倒卖,谁在“围猎”求职者?

作者:熊志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郭小姐急于找工作,在网上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之后竟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目前,网上简历售卖市场十分活跃,已形成“一条龙”产业。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网络求职平台获得求职者简历,卖家出售的商品从简历获取的软件与账号、再到简历,一应俱全。

郭小姐的遭遇,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如今,简历数据被非法收集和倒卖,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形式,不久前,北京就审理了一起某求职平台员工倒卖简历的案件,涉及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再往前,巧达科技曾因使用爬虫非法获取简历超过2亿份被查封。

相对于线下的招聘渠道,线上求职现在已经成为主流,而且为了保证求职的成功率,求职者往往会在多个平台注册,那么,简历中包含的姓名、电话、受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信息就集中存储在求职平台,一旦发生泄露,涉及的数据体量异常庞大。

通常情况下,泄露的源头有两种。第一种是平台自身,比如前述倒卖简历案,始作俑者正是曾经在网络求职平台工作的员工,这一种属于内鬼作案。另外,有时候平台往往还会因为自身的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导致简历被不法分子窃取。

第二种是假冒的招聘企业。如此次媒体报道提到,求职平台上的一些认证企业,并不是真的有招聘需求,它实际上就是空壳公司,用着虚假的营业执照,认证注册并发布招聘广告,目的就是为了搜罗简历,然后到地下市场去贩卖牟利。

根据报道,这条通过虚假招聘套取个人简历信息的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不仅营业执照可以批量购买,网上还有专门出售用于注册招聘账号的软件,甚至批量发布招聘广告的“发帖机”软件。个人隐私在有着专业分工的产业链面前,难免会不堪一击。

其实从源头来看,不管泄露者是求职平台,还是一些假冒的招聘企业,求职者在求职平台上注册并上传个人信息,平台就得肩负守护信息安全的义务,保证从简历存储到下载的每个环节,隐私防护都严丝合缝。那些不法分子能够伪装成招聘企业窃取简历,说到底还是平台把关不严,对入驻企业的资质审查过于宽松,甚至流于形式。

事实上,对那些频繁发布各类招聘职位,但实际一个人都没招的认证企业,平台要识别这种异常并不困难。在信息安全上没能履行主体责任,难免会让外界怀疑,这些求职平台是不是为了平台用户活跃的假象,没有从严打压那些虚假的招聘信息和发布企业。

总之,对于频繁发生的简历泄露事件,不管是内鬼倒卖,还是不法分子通过虚假招聘批量采集信息,求职平台难辞其咎。而且要提醒的是,和其他领域不同,简历信息所包含的数据相当全面,覆盖到求职经历、薪酬、离职意向等诸多私密敏感内容,一旦发生泄露,隐患相当大。因此,求职平台必须提高企业招聘的资质审核门槛,同时在监管层面,还得对地下产业链进行高压打击治理。(熊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