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博导,学术之美更应点赞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90后女博导,学术之美更应点赞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

又一个90后女博导网上走红!据南方医科大学官网9月16日更新的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基础医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这是继浙江大学女博导杨树等人之后,又一个刷爆朋友圈的90后新生代。

28岁当上博导,在高校高手如云的当下,确实不简单;作为女性,更是凤毛麟角。杨树、李琳等人引起公众瞩目,不仅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也是对“别人的28岁”“别人家的孩子”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羡慕,这是人之常情。何况,像杨树这样的女博导,其简历本身就具有传奇性色彩:生于1990年,16岁考入复旦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看到这份履历,对其当博导不能不服气。

不过,很多人看待这些90后女博导,却也戴着有色眼镜。对年龄格外敏感是一方面,在博导前面还要加上“美女”二字,又是另一方面。先说博导的年龄问题,实际上,90后年龄最大的今年已有29岁,按虚岁算已是三十而立,正值干事业的年纪。从博导的总量看,90后博导必定是少数,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却也不算非常罕见。有现代大学以来,国内未满30岁当教授、博导的人,其实不算少。胡适26岁当北大教授,梁思成27岁当教授和系主任,这样的人还可以列举出许多。能不能当博导,与学术水平有关,与年龄关系并不大。

再说博导的性别或颜值。其实,博导就是博导,严格来讲与男女无关,更与是否美女无涉。“女博导”的称呼勉强还能让人理解,“美女博导”这个说法则不敢恭维。人家明明是实力派,非要看颜值,这究竟是褒扬还是贬低人家?哪怕既有学术水平又有颜值,这样称呼也显得过于轻佻。倘若是出于纯粹的羡慕和点赞,理应把“美女”二字拿掉,以免喧宾夺主。

当然,有些人对博导的颜值如此关注,恐怕还在于对博导所应具备的学术水平无从置喙。像杨树这样从简历就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服”的,毕竟少数。新近引起关注的李琳,本科在电子科技大学就读,随后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今年6月毕业,也就是说,她一毕业就当上了教授、博导。光看这份简历,似乎看不出什么门道。而据官网介绍,她的研究领域在于“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说实话,一般人也看不懂这行字的科学分量。

但这依然不是舍却学术评价而关注博导颜值的理由。学术的事情,本来就应该由业内人士评价和判定。一个人能不能当教授、博导,只要学术水平过硬,经过同行评议,学术成果得到业内认可,这就够了。毕竟,学术界是一个靠能力吃饭而不是靠颜值的地方。对于90后当博导,我们少关注颜值,多关注学术,才不会带偏节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