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2040》为城市规划打开新思路
评论
评论 > 最新评论 > 正文

《东京2040》为城市规划打开新思路

从“平成”到“令和”,新版城市规划《都市营造的宏伟设计——东京2040》(简称《东京2040》)也为日本新时代的到来助力。面对前所未有的少子化、老龄化、全球化发展不明朗、地震威胁、能源等问题的威胁,《东京2040》明确了东京作为全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诉求,并立足于人性化的理念,描绘了“安全城市”、“多彩城市”、“智慧城市”3个美好的发展愿景。

纵观整个《东京2040》,可以看到不少值得大都市借鉴的先进经验。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很多城市与东京一样,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挑战,也同样身处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因此,在谋求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妨参考东京2040的思路和手段。

1、以技术革新推动城市发展

在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和民生保障方面,可以借鉴《东京2040》以科技革新助力城市发展,大力探索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互促互进的协同发展路径,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领域积极灵活地接纳技术革新带来的实用性成果。

《东京2040》特别强调在少子高龄化、人口减少的过程中,通过技术革新,提高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的有效维持与更新,实现城市经营成本的效率化。其中,城市规划建设与技术革新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活用尖端技术,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创造多层次的农业空间,例如,在住宅附近,推广多种经营的体验农庄,人们可以栽种蔬菜,享受田园生活。二,引入先进的环境、能源技术,普及生态房屋应用,通过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隔热性铺装、细微喷雾等手段,应对城市热岛效应。三,将数字艺术等先进技术与日本传统艺术相结合,展现东京独有的艺术与文化。四,普及活用自动驾驶技术,推进错峰上下班与远程工作,支持多元化的交通需求;以车站为中心,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与最尖端技术结合在一起,打造任何人都便于出行的交通环境。五,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各类城市公共空间中举办金融、科研、国际交往等活动,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的附加值。

2.面向全社会各类人群的人文关怀策略

《东京2040》的规划全过程体现了鲜明的人本立场,旨在通过一般居民都能够理解的规划,打造让每个东京都居民都变得更好的生活状态。规划以解决“人”的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着“少子高龄、人口减少”等困境,鼓励培育多样化的人群、特别关注特定人群,强调重塑各类人群的社会价值,从而使每个东京都居民都能够蓬勃发展、应对挑战、享受宽松灵活的生活方式。

其在打造居住空间时规定,在城市中心地区、轨道站点周边打造适合特定人群的居住空间;通过对老旧社区和空置房屋更新,打造多元居住空间,如公寓、独立式房屋、老年人住宅、学生宿舍、面向育儿人群的住宅、三代人可近距离居住的小区等;在社区和地区中心增加育儿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要求通过充实环状、放射方向的公共交通,根本性地改善区域内的出行情况,确保高标准的交通便利性,支持高龄人员、育儿人群以及残疾人的生活,为他们创造自由的交流机会,填补高龄人员、残疾人等交通特定群体的出行等公共交通空白区域。在城市中心地区、轨道站点周边、商业活力地区周边、大型居住区,要促进商业、医疗、防灾、老年人福利、育儿设施、支持创业等基本生活和就业功能集聚,推动特定人群灵活选择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引导建设可以提供外语服务的医疗、教育、育儿等生活设施与服务公寓,以提升国际人才的生活环境。

我国的大城市在编制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各类城市治理专项行动中可借鉴《东京2040》规划,重点关注“儿童、育儿人群、老年人、准备创业的年轻人、外国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使老年人、残疾人可以重塑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孩子们能健康的成长、使育儿人群可以放心的生育和育儿、使所有人都可以更加自由和容易地选择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从居住、工作、休闲等方面提供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支撑。

3.以轨道站点及周边用地综合开发激活地区潜能

东京作为建设在轨道上的城市,为大城市轨道站点及周边用地综合建设整治提供了借鉴,以满足多样化的活动、交流、生活为目标,运用城市更新与建设的各种相关制度,通过引导轨道站点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开发,强化地方特色。首先,在轨道站点周边,引导育儿、防灾、商业等多元功能聚集;引导打造创意广场、下沉花园、行人通行平台等公共空间形态,形成功能多元、生活便利、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其次,对于有多条线路汇集或者换乘不方便的站点,要新设通道,扩展车站空间,促进车站设施的改善;强化公共汽车、共享单车等短距离交通工具与轨道站点的衔接,提升轨道站点与周边地区的可达性。然后,增加无障碍设施,以轨道站点与周边地区为整体,实现地上、地上无障碍通行。最后,在站点周边地区推进土地使用的灵活性与兼容性,为“不受场地束缚的工作”、“居住与办公的一体化”、“使居住用地兼容咖啡厅、饭店等服务设施”提供保障,促进地区自发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最大化彰显地方特色、结合艺术和科技形成具有高品质的城市特色展示空间。

4.以多目标导向推动空间资源利用和规划实施

《东京2040》以规划实施为导向,突破传统用地分类范畴,涵盖综合领域、体现多重发展目标,形成以空间为载体并最终落实至空间资源配置的规划内容,推动形成多层级、多专业领域共建共管共治的规划实施途径。

以农业用地为例,在《东京2040》中不仅承担农业产出功能,还支撑用地集约发展、自然资源保护、城市绿量保障、科技成果应用和防灾等方面的战略目标。在土地利用方面,明确提出要保护并合理高效利用农业用地,推进城市建设。利用换地方法汇集细分的农业用地、闲置农业用地、拆除空置房屋后预计增加的空地,在保护绿化总量的前提下划分管理工作区域;如需进行大规模开发时,需要提交农用地保护评价方案研究,保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不影响环境品质;对于确定的保护型农业用地,通过延期纳税制度与贷款制度等手段鼓励人们购买和继承该地。在城市绿化方面,农业用地承担公园绿地的功能,提升城市绿化总量,实现出门见绿。通过鼓励在社区附近建设经营性体验农庄、屋顶菜园以及农业风景培育区等方式,让居民在闲暇之余,亲身感受农业技术指导,亲手栽种农作物,让“田园之风”吹入城市生活。在结合先进科技层面,发展现代农业,培育高质量农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高科技农业生产行业。在防灾层面,在建设农业体验设施的同时,建设农业用井等防灾设施,在美化环境、提升活力的同时兼具防灾功能,灵活高效利用空间资源,在城市安全层面多一重保障。(YX)

来源:安邦智库城市问题研究中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