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为了寻找高品质的阅读体现,凤凰评论推出“高见之书”栏目。该栏目旨在通过对新书的爬梳,大浪淘沙,遴选出优秀的书籍,推介给读者,为泛娱乐时代的深阅读提供指引。此为第七期,凤凰网主笔张弘整理。
聚焦
《外国历史大事集》
主编:朱庭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推荐指数:★★★★
外国历史大事中的雅典
“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要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老人的忠告虽仅有两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既是眼界,也是方法。多少年来,中华帝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终于在晚清吃尽了苦头。迄今为止,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仍极其贫乏。以《外国历史大事集》为例,本书几百个专题史所陈述的外国历史大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所知的或许不会超过10个。
《外国历史大事集》初版上世纪80年代出版,此次修订再版,特地聘请了社科院世界史所的专家对援助做了细心审读,并增加了古代部分的内容。正因于此,古代部分尤其值得关注,各种文明的源头,也尽在这部分内容。
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腊还是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历史学、政治科学、民主制度、科学和数学原理,以及西方戏剧的发源地。在这些成就中,民主制度的确立可谓重中之重,《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对此做了很好的梳理。
公元前594年,生于氏族贵族家庭,但与平民关系密切的梭伦当选为执政官,“他以仲裁者的身份,代表每一方与对方斗争,然后劝告他们共同停止相互之间方兴未艾的纷扰”。为缓和平民与氏族贵族矛盾,梭伦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债务全部废除,再也不准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卖到外邦为奴的雅典人。他使每个公民都有参加公民大会并且选举公职人员的权利,只是在担任公职方面的被选举权,按照四哥不同等级有显著差别。他设立了由每个部落各派100人组成的400人会议,设立了每个公民都有权参加的民众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都有权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他鼓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并奖励军功,规定由国家抚养阵亡者的遗属。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体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了僭主政治,他死后,两个儿子继任僭主,到公元前510年被推翻。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新阶段。他按照地域原则组建德莫斯,作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基层单位。在广大农村,德莫斯相当于一个自然村,在雅典,则相当于某个街区。它不仅是邻里组织,而是一个有自己的民选权力机构,一定公共财产和政治、社会、宗教活动的雅典公民的组织。借此,基本消除了氏族贵族通过氏族部落组织从政治上控制同一部落成员的机会。原有的四个血缘部落和胞族组织仍然存在,但主要作为宗教祭祀和学院十足成员之间的社会组织。以德莫斯为基础,建立了10个地区部落,每个地区部落内部又设3个三一区,并充分考虑了原来血缘氏族部落聚居的地区加以分割,使之隶属于不同的新建组织,并加强雅典城在整个阿提加地区的中心作用。此外,一些没有雅典公民全的移民被授予公民权,编入新建的德莫斯中。按照新建的德莫斯和地区部落组建公民兵,使得雅典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而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另一重要后果,是克里斯提尼建议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创建的四百人会议。
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在马拉松战胜了入侵的波斯人。继克里斯提尼之后,雅典的又一个杰出政治家特米斯托克列斯进一步推动了民主。但是,克里斯提尼公元前472年遭到流放。在他之后,埃菲阿尔特斯在公元前461年改革,结束了战神山议事会左右国政的情况。根据公民大会决议,战神山议事会仅仅保留了审判血亲复仇、防火和谋杀按键的权力,其他所有权利交给了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为此,埃菲阿尔特斯遭到暗杀。但是,这次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体的最终确立,从这时起,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摆脱了执政官委员会和战神山议事会的控制,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处理雅典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的责任。而这三个机构以及其他从属于它们的民选组织中,包括了四个财产等级的雅典公民,每个财产等级的公民都能发挥一定的政治作用。
由此可见,即便是雅典古代民主的建立,也经历了曲折坎坷。而《外国历史大事集》显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转型,自由、民主、宪政政体的确立,同样历尽艰辛。要吸收发达国家政治制度变革的经验,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
凤凰网主笔 张弘
本期推荐
《傅秉常日记》
作者:傅秉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7月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系傅秉常出任苏联大使的三年日记:1943年,是傅秉常出使苏联的第一年,日记主要记载了在苏联的见闻,1944年和1945年的日记,主要记载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的情况,也涉及国内的政治军事,以及二战后重建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关系。日记原稿由其家人珍藏,中研院近代史所曾分三册出版繁体字版,现经傅家后人授权,经过再次加工整理出版简体字版,以为治民国外交史的学者提供第一手资料。
除此之外,傅日记并非限于两国关系,还描述了战时苏联民众日常生活、个人的参观访问见闻、对不同国家外交官之百态之记录,乃至个人情感,如丧母之痛和对国民政府运转失当的不满等。内容丰富,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史料。
评点:二战期间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在盟国中地位,作者对苏联的观察等,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临场感。
《学以为己》
作者:李弘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推荐指数:★★★★☆
简介:中国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完美的机制,能够让个人的学习乐趣和社会责任获得平衡。而中国传统教育对此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本书从经济史、政治史、哲学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角度去考察学校的设立,考试选才的体制,大众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等等,并以教育为基点勾连起与传统教育相关的思想与社会的各个方面。
评点:以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和民俗史等资料和成果展开中国传统教育的论述,丰富而有创意。唯出版方过度包装设计,导致定价较高。
《阅读·大学·中文系》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2017年6月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是《京西答客问》的“续编”,是著名学者陈平原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答记者问和口述,加以修订结集成书。本书收录五十多篇答问,所收各文,作者略有修饰,并修改了大多数的标题,但已在文后注明刊出时标题,以便检索。本书以“阅读”“大学”“中文系”,这三个关键词为重点,作者通过答问的形式,对当前社会以及学界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评点:陈平原教授在本书所论,都是自己的心得和熟悉的话题,三个话题,均有一己之见。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
作者:伊恩·克肖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从英国决定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决定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尽管在1941年底,战争仍有三年多的进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
任何决策的制定都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政治体制、决策机制、意识形态、决策者所能掌握的情报信息、国内舆论、国际环境、决策者的理智与情感……这些无一不影响着“二战”中这些决策的形成过程。作者充分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这十个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试图为读者还原当时战场之外看不见的硝烟。但历史的发展并不具有必然性。作者还专门分析了被决策者们抛弃的其他替代方案,并合理推测了选择这些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对这些替代方案被放弃过程的分析更是凸显了决策者做出这些命运攸关的抉择背后的逻辑。
评点:通俗易读的历史写作,使得本书独具亲和力。
“中东国家史”
《阿拉伯半岛诸国史》
《埃及史》
《奥斯曼帝国史》
《哈里发国家史》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
《伊朗史》
《土耳其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推荐指数:★★★★
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重要聚焦点。大国关系、地区安全、民族宗教矛盾乃至各种文明的激荡碰撞,都在这个地区充分展示与体现。应当说,目前的各种体现是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表达出来的。要充分了解中东地区的这些历史积淀,必须要有对这个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的尽可能完整的了解。
中东国家史(610—2000)是一套记述了传统伊斯兰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丛书,该丛书包括《“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阿拉伯半岛诸国史》《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埃及史》《奥斯曼帝国史》《哈里发国家史》 《土耳其史》《伊朗史》 一共八册。
该丛书分析了伊斯兰教诞生以来中东传统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诸多层面的演进历程,对伊朗、土耳其、埃及和新月地带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也门诸国传统文明的兴衰及其现代化进程进行考察,从理论层面总结了中东国家历史演进的走向和规律。
本丛书是由国内中东史权威学者哈全安教授一人独立完成的学术著作,是作者近三十年学术成果的集合,代表了国内中东国别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本丛书资料详实,引用英文和阿拉伯文著作共计四百余种,页下注释逾五千余处,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尚不多见。
评点:神秘而复杂的中东国家史,在哈全安教授的笔下被清晰呈现。
编者按: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为了寻找高品质的阅读体现,凤凰评论推出“高见之书”栏目。该栏目旨在通过对新书的爬梳,大浪淘沙,遴选出优秀的书籍,推介给读者,为泛娱乐时代的深阅读提供指引。此为第七期,凤凰网主笔张弘整理。
聚焦
《外国历史大事集》
主编:朱庭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推荐指数:★★★★
外国历史大事中的雅典
“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要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老人的忠告虽仅有两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既是眼界,也是方法。多少年来,中华帝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终于在晚清吃尽了苦头。迄今为止,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仍极其贫乏。以《外国历史大事集》为例,本书几百个专题史所陈述的外国历史大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所知的或许不会超过10个。
《外国历史大事集》初版上世纪80年代出版,此次修订再版,特地聘请了社科院世界史所的专家对援助做了细心审读,并增加了古代部分的内容。正因于此,古代部分尤其值得关注,各种文明的源头,也尽在这部分内容。
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腊还是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历史学、政治科学、民主制度、科学和数学原理,以及西方戏剧的发源地。在这些成就中,民主制度的确立可谓重中之重,《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对此做了很好的梳理。
公元前594年,生于氏族贵族家庭,但与平民关系密切的梭伦当选为执政官,“他以仲裁者的身份,代表每一方与对方斗争,然后劝告他们共同停止相互之间方兴未艾的纷扰”。为缓和平民与氏族贵族矛盾,梭伦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债务全部废除,再也不准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卖到外邦为奴的雅典人。他使每个公民都有参加公民大会并且选举公职人员的权利,只是在担任公职方面的被选举权,按照四哥不同等级有显著差别。他设立了由每个部落各派100人组成的400人会议,设立了每个公民都有权参加的民众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都有权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他鼓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并奖励军功,规定由国家抚养阵亡者的遗属。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体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了僭主政治,他死后,两个儿子继任僭主,到公元前510年被推翻。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新阶段。他按照地域原则组建德莫斯,作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基层单位。在广大农村,德莫斯相当于一个自然村,在雅典,则相当于某个街区。它不仅是邻里组织,而是一个有自己的民选权力机构,一定公共财产和政治、社会、宗教活动的雅典公民的组织。借此,基本消除了氏族贵族通过氏族部落组织从政治上控制同一部落成员的机会。原有的四个血缘部落和胞族组织仍然存在,但主要作为宗教祭祀和学院十足成员之间的社会组织。以德莫斯为基础,建立了10个地区部落,每个地区部落内部又设3个三一区,并充分考虑了原来血缘氏族部落聚居的地区加以分割,使之隶属于不同的新建组织,并加强雅典城在整个阿提加地区的中心作用。此外,一些没有雅典公民全的移民被授予公民权,编入新建的德莫斯中。按照新建的德莫斯和地区部落组建公民兵,使得雅典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而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另一重要后果,是克里斯提尼建议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创建的四百人会议。
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在马拉松战胜了入侵的波斯人。继克里斯提尼之后,雅典的又一个杰出政治家特米斯托克列斯进一步推动了民主。但是,克里斯提尼公元前472年遭到流放。在他之后,埃菲阿尔特斯在公元前461年改革,结束了战神山议事会左右国政的情况。根据公民大会决议,战神山议事会仅仅保留了审判血亲复仇、防火和谋杀按键的权力,其他所有权利交给了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为此,埃菲阿尔特斯遭到暗杀。但是,这次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体的最终确立,从这时起,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摆脱了执政官委员会和战神山议事会的控制,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处理雅典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的责任。而这三个机构以及其他从属于它们的民选组织中,包括了四个财产等级的雅典公民,每个财产等级的公民都能发挥一定的政治作用。
由此可见,即便是雅典古代民主的建立,也经历了曲折坎坷。而《外国历史大事集》显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转型,自由、民主、宪政政体的确立,同样历尽艰辛。要吸收发达国家政治制度变革的经验,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
凤凰网主笔 张弘
本期推荐
《傅秉常日记》
作者:傅秉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7月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系傅秉常出任苏联大使的三年日记:1943年,是傅秉常出使苏联的第一年,日记主要记载了在苏联的见闻,1944年和1945年的日记,主要记载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的情况,也涉及国内的政治军事,以及二战后重建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关系。日记原稿由其家人珍藏,中研院近代史所曾分三册出版繁体字版,现经傅家后人授权,经过再次加工整理出版简体字版,以为治民国外交史的学者提供第一手资料。
除此之外,傅日记并非限于两国关系,还描述了战时苏联民众日常生活、个人的参观访问见闻、对不同国家外交官之百态之记录,乃至个人情感,如丧母之痛和对国民政府运转失当的不满等。内容丰富,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史料。
评点:二战期间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在盟国中地位,作者对苏联的观察等,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临场感。
《学以为己》
作者:李弘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推荐指数:★★★★☆
简介:中国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完美的机制,能够让个人的学习乐趣和社会责任获得平衡。而中国传统教育对此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本书从经济史、政治史、哲学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角度去考察学校的设立,考试选才的体制,大众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等等,并以教育为基点勾连起与传统教育相关的思想与社会的各个方面。
评点:以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和民俗史等资料和成果展开中国传统教育的论述,丰富而有创意。唯出版方过度包装设计,导致定价较高。
《阅读·大学·中文系》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2017年6月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是《京西答客问》的“续编”,是著名学者陈平原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答记者问和口述,加以修订结集成书。本书收录五十多篇答问,所收各文,作者略有修饰,并修改了大多数的标题,但已在文后注明刊出时标题,以便检索。本书以“阅读”“大学”“中文系”,这三个关键词为重点,作者通过答问的形式,对当前社会以及学界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评点:陈平原教授在本书所论,都是自己的心得和熟悉的话题,三个话题,均有一己之见。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
作者:伊恩·克肖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从英国决定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决定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尽管在1941年底,战争仍有三年多的进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
任何决策的制定都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政治体制、决策机制、意识形态、决策者所能掌握的情报信息、国内舆论、国际环境、决策者的理智与情感……这些无一不影响着“二战”中这些决策的形成过程。作者充分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这十个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试图为读者还原当时战场之外看不见的硝烟。但历史的发展并不具有必然性。作者还专门分析了被决策者们抛弃的其他替代方案,并合理推测了选择这些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对这些替代方案被放弃过程的分析更是凸显了决策者做出这些命运攸关的抉择背后的逻辑。
评点:通俗易读的历史写作,使得本书独具亲和力。
“中东国家史”
《阿拉伯半岛诸国史》
《埃及史》
《奥斯曼帝国史》
《哈里发国家史》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
《伊朗史》
《土耳其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推荐指数:★★★★
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重要聚焦点。大国关系、地区安全、民族宗教矛盾乃至各种文明的激荡碰撞,都在这个地区充分展示与体现。应当说,目前的各种体现是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表达出来的。要充分了解中东地区的这些历史积淀,必须要有对这个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的尽可能完整的了解。
中东国家史(610—2000)是一套记述了传统伊斯兰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丛书,该丛书包括《“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阿拉伯半岛诸国史》《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埃及史》《奥斯曼帝国史》《哈里发国家史》 《土耳其史》《伊朗史》 一共八册。
该丛书分析了伊斯兰教诞生以来中东传统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诸多层面的演进历程,对伊朗、土耳其、埃及和新月地带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也门诸国传统文明的兴衰及其现代化进程进行考察,从理论层面总结了中东国家历史演进的走向和规律。
本丛书是由国内中东史权威学者哈全安教授一人独立完成的学术著作,是作者近三十年学术成果的集合,代表了国内中东国别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本丛书资料详实,引用英文和阿拉伯文著作共计四百余种,页下注释逾五千余处,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尚不多见。
评点:神秘而复杂的中东国家史,在哈全安教授的笔下被清晰呈现。
政治向左,经济向右?不少人对中国当下时局的这一判断,契合了部分精英群体的困惑。即使是针对党内而突出强调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以及不得妄议中央,其所带来的震动已扩至整个社会层面。
如何读懂十八大后的中国时局?去年底,深圳,第二届大梅沙论坛期间,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原主任周为民接受凤凰评论《高见》栏目独家访谈。
周为民认为,十八大后,以反腐败为重点的全面从严治党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就其应有的目的来说,反腐包含三重意义:重振纲纪,重建官场生态,重新澄清基本的政治伦理,“集中到一点就是救党”。
周为民亦指出,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要整饬纪律、重振纲纪;另一方面要着力健全发展党内民主,有效保障党员能够行使党章确认的党员的权利(当然与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相一致),从而凝聚起广大党员。
对当下一些党内外人士对时局的困惑,周为民向凤凰网强调,意识形态给社会各群体提供的预期具有全局影响力,因此要正确恰当评估当前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状况,不能任意夸大“敌情”。
访谈嘉宾:周为民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原主任
凤凰评论《高见》栏目访谈员:凤凰网主笔陈芳
突出全面从严治党有三重含义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十八大后格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且力度空前?
周为民:从严治党是历来强调的,但十八大以来,突出强调从严治党的确有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八大提出党要经受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四大考验,指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突出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现在集中体现在反腐上,首先是要整饬纪律、重振纲纪。为什么?若干年来,种种矛盾、问题非常突出,得不到有效处理,不断积累加剧,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纲纪废弛,腐败的滋生蔓延也与此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任其发展下去,的确很危险。
凤凰评论《高见》: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有着很强的问题导向,是针对什么问题?
周为民:重振纲纪的同时,是要重建官场生态。多年纲纪废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官场生态的恶化,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官场生态已经恶化到相当严重的地步,这种局面必须扭转。
与这两点相联系,是要澄清一些基本的政治伦理。纲纪废弛、官场生态恶化,也直接导致政治伦理上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荣耻的错乱。一些官员似乎已经不知道、不在意作为一个官员(更不用说作为共产党的干部),真正的体面和尊严在哪里、是什么了。而这种状况对社会是有极强烈的腐蚀性的,是造成社会风气败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凤凰评论《高见》:你刚才讲的纲纪废弛、官场生态恶化、政治伦理错乱等问题,长期积累,甚至官场中不少人习以为常,为什么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得到解决?
周为民:口号一直是都有的,但怎么以有效的措施,特别是从制度层面体现从严治党,一直是比较薄弱的,这就导致了这些后果。如果没有良好的体制制度,执政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又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力和资源,党就会一直处在危险之中。严重的腐败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些地方出现塌方式大面积腐败,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这样最高层级上的腐败,还不说明党的肌体正在发生变质吗?当然这还是局部的变质,但其严重程度也已经触目惊心了。从这方面来看,十八大后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以反腐败为重点来从严治党,其应有的意义集中到一点,就是救党。
党内民主为反腐提供制度保障
凤凰评论《高见》:强力反腐,从严治党,但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认为反腐是不是选择性?还有党内出现人人自危的现象,一些人感慨过去大环境如此,现在来抓是不是人人都有问题。这种声音背后其实是对反腐的不确定,对这种声音你怎么看?
周为民:这些问题都需要重视,但首要的和最紧急的是要遏制住腐败,这是救党、救军之举的要求。否则任其发展下去,腐败导致亡党亡国不是一句空话。
全面从严治党,根本任务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除党自身的制度改革,还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等等,这些都是与全面从严治党联系在一起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同时有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对反腐败来说也是一项治本之策。我一再讲,腐败是什么问题?腐败是官场侵犯市场的问题,是本来应该由市场配置的资源,被过多控制在权力手中导致的。因此,明确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为目标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尽可能把由权力过多控制的资源交还给市场,既是完善市场体制的要求,同时对腐败也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
凤凰评论《高见》:从党的建设角度来讲,制度上体现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什么?
周为民:从制度建设上体现从严治党,根本还是要认真推进发展党内民主。对民主的理解,首先我想应该从功能的意义上去理解。
凤凰评论《高见》:而不是从意识形态。
周为民:对,从功能意义上来理解民主,民主的实质就是权力制衡。一定要在这方面着力,按照这样的方向真正发展党内民主,来推进党的建设和制度改革。包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当中非常关键的干部制度改革,也要按照发展和健全民主制度的方向来思考设计。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干部队伍的逆淘汰现象,体制制度的缺陷导致真正优秀的干部上不来,能够上来的有不少往往是投机钻营、吹牛拍马和一味谋取官位来谋求私利的。如果这种逆淘汰现象得不到纠正,一定带来整个干部队伍的劣质化,这对执政党来说是致命的。
警惕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脱离广大党员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要强调政治规矩?
周为民: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这同样是治党中一个具有基础性的问题。按照党章规定,保证每一个党员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包括提出意见建议、批评和要求的权利,要认真对待,充分保障,否则党心是凝聚不了的。
凤凰评论《高见》:怎么理解妄议中央?
周为民:我们党历来强调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多次讲在这个最大危险当中,首先存在的一个危险,就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脱离广大党员。如果这样,这个党人数再多也是没有力量的,因为没有向心力、凝聚力,党员感受不到自己的民主权利。很多普通党员,面对转型时期的矛盾和危机,的确是忧党忧国的,可以说谈到很多问题都是痛心疾首的,但是没有足够有效的渠道来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建议和批评,甚至总是处在被压制的状态,这样一定导致实际上的人心离散。
凤凰评论《高见》:有分析认为现在是重新唤醒党章,它和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是一种什么关系?
周为民: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要整治纪律、重振纲纪;另一方面要着力去健全发展党内民主,让广大党员能够切实行使党章规定的权利,从而有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
凤凰评论《高见》:正本清源怎么讲?
周为民:正本清源,就是一定要澄清过去在党的基本理论上存在的一些教条式理解和错误观点。
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这是一直强调的,但现实当中一个不必讳言的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好像越来越不被人当回事,甚至认为那套东西过时了、没用了。这样一种现实跟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地位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少人也在不断呼吁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为什么效果还是不理想?
如果把这样的问题简单归结为所谓政治立场和西方影响,那是不得要领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长期所了解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是从苏联来的,是和苏联模式相联系的一套意识形态观念体系。这套东西跟本来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是有重大区别的,用中央的话来说,就是其中存在不少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是这些东西错了,过时了,但它一直被误以为就是正宗的标准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很多人好像理所当然地认为马克思主义错了,过时了。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解。
另一方面,针对这个问题,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其中的不少内容,还在沿袭教条式理解和附加的错误观点,还把它当成是马克思主义,那么越是强化对这些东西的宣传,就越是适得其反。
当下意识形态领域仍需正本清源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要强调正本清源?
周为民: 邓小平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在党的思想理论上正本清源的任务,强调要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是和正本清源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要把思想从苏联模式和苏联意识形态的长期束缚中解放出来。
今天既然要全面深化改革,而且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也就需要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继续正本清源,不能够再把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的错误观点,当作是马克思主义来传播、强化。
凤凰评论《高见》:邓小平提出这个问题30多年了,我们的市场经济也实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今天反复出现这一问题?
周为民:这个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正本清源这项工作确实取得很大的成效,集中到一点就是新的理论创造,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也一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革命性的改革的命题。很多人问什么叫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一般讲当然是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但是不要忘记它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刻的含义,是强调一定要摆脱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于苏联式社会主义来说的。
凤凰评论《高见》:现在提出正本清源,正什么,清什么?
周为民:还是进一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认识。
改革开放一开始所面临的思想理论上的主要障碍,就是左的东西,每向前走一步,都是在克服这些阻力。这些左的东西虽然存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改革在顺利推进,社会普遍受益,那些左的声音起不了太大作用。
但是近若干年情况有所不同,转型时期、转轨过程当中很多矛盾问题在积累加剧,有些问题发展到相当严重甚至失控的程度,引起社会上很多群体的广泛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任意想象过去,任意想象旧体制、美化旧体制,觉得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好像没有贫富悬殊、社会不平等、官场腐败等现象。这实际是因为对现实不满而导致的一种对过去的想象。
对现实不满的人开始想象、美化旧体制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会出现想象旧体制、美化旧体制?
周为民:左的极端思潮认为,这都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解决办法就是要重新肯定过去的体制,甚至公开主张要重新肯定文化大革命。因为矛盾、问题的积累加剧,这样一种左的极端思潮,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相当的蛊惑力。在意识形态上,如果利用民众的不满,来重新主张过去的一些极端的左的思想和观点,那就是严重的问题了。对这种极端的左的东西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包括各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事实上,改革开放不仅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也空前提高了中国社会的平等程度。这一点很多人不能接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搞市场经济搞出这么严重的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这么大,怎么还敢说空前提高了中国社会的平等程度?对收入差距包括更重要的财产差距,是要认真来对待的,但是以为旧体制之下很平等,没有这些问题,那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
凤凰评论《高见》:具体指什么?
周为民:想一想旧体制下中国的农民,想想中国农民的当代命运和他们遭受过的重重苦难。旧体制以诸如户籍制度、商品粮制度、城市消费品配给制度、就业福利保障制度等等。所有这些制度、政策构成一道坚硬的壁垒来隔绝城乡,把农民挡在城市之外,人为地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两类不同身份的人,一类是乡下人,农民,一类是城里人,职工,由这种身份的不平等带来的是全面的机会不平等,几乎一切机会对农民都是封闭的。这是举世罕见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而且是在人的基本权利上的严重不平等。当然计划经济有它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但毕竟这是严重的社会不平等,而且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
凤凰评论《高见》:这种严重的社会不平等是怎么打破的?
周为民:是改革开放打破的。农民终于有了进城的自由,以及到城里去打工挣钱、争取脱贫致富的权利,这是不是空前提高了中国社会的平等程度?当然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包括农民工的地位、待遇、所受到的歧视等等,而现在这些问题,恰恰是旧体制之下严重的不平等还没有完全消除的表现。
认为旧体制之下没有腐败,又是一个任意的想象,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旧体制之下那样一种高度集中的权力,甚至是绝对的权力,你说会没有腐败?
凤凰评论《高见》:但大家观感上觉得旧体制之下好像比较清廉。
周为民: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所以那时的腐败主要不表现在贪了多少钱,而是表现在各种特权上,倚仗特权的各种各样腐败同样是触目惊心的。改革开放以后,搞市场经济,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时的腐败更多表现在倚仗权力来攫取钱财。
第二个原因是过去旧体制之下,整个社会的公开透明程度是很低的,很多情况民众根本不可能知道。现在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技术的变化,已经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
极端的左的思潮,包括主张用过去的办法,甚至文革的办法,来处理今天的矛盾和问题,他们所使用的基本思想资源,就是过去被高度简单化、教条化了的阶级斗争理论,而他们对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理解,基本上沿袭苏联意识形态和过去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这样来处理今天的矛盾和问题,一定要出大乱子。哪有执政党主张阶级斗争的?执政党的基本责任是要尽可能充分维护全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社会的团结与和谐,防止社会出现阶级分化,而决不能鼓动社会对立,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基本的理论上去做进一步澄清。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一定不能够背离这个方向。左的东西的要害就是动摇、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对这样一套左的东西不能够含糊、暧昧、甚至迁就,更不能够有意无意去试图利用。
左的思潮一旦蔓延,会严重恶化党内和社会上的政治风气,一定导致很多宵小之徒的政治投机。要看到,在中国凡是政治投机,总是向左的方向去投机的。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就中国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提出的最重要的告诫之一,不能忘掉。
意识形态要给公民提供安全的预期
凤凰评论《高见》:常听到不少人提出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我们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市场资源起决定作用、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方面又感觉到呈现收紧态势。中国究竟往什么方向走?
周为民:意识形态是有全局影响力的,因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预期,对企业家也好、知识分子也好、社会各群体也好,起到一种提供预期的作用。环境是不是安全、对未来是不是确定,人们会通过意识形态的状况来作出判断。为什么说极左的东西有害呢,就是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不安全不确定的预期。
意识形态的核心目的,是要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如果在意识形态上整天喊打喊杀能凝聚人心吗?那不是造成人心恐慌吗?因此一旦意识形态上给社会提供的是不安全、不确定的预期,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凤凰评论《高见》:类似的警醒其实并不算多。
周为民:如果意识形态领域左的东西沉渣泛起,人们还是不放心的,还是有疑虑的,这样就很难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活力了。如果再以简单、强制的方式对待意识形态问题,那就更会导致人心疏离,影响党与社会各群体特别是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同时也会加剧意识形态方面的虚假化,使人们为了安全都以所谓“政治正确”的假话空话互相敷衍,更不用说那些正好以此投机的了。这是道德的堕落、思想的腐败和政治风气的败坏。
海外有些议论常简单化地说邓小平是什么“政左经右”,这个看法不对。邓既不是“经右”,也不是“政左”。邓小平开辟中国改革和现代化的大局,首先是在意识形态上、政治上推进思想解放,排除左的障碍,这样才焕发出全党全社会的生机和活力,才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推进,才出现邓小平所说的那种局面:“中国真正活跃起来了”。这就是意识形态对全局的影响。意识形态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开放包容,就有感召力、凝聚力,就有全局的主动,反之就会导致全局被动。
凤凰评论《高见》:如何有效防止左的危害?
周为民:要防止左的危害,首先要恰当地认识评估当前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的状况,不能任意夸大敌情,不能把思想文化上的一些现象或者问题简单笼统地看成阶级斗争,不能把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看成是战争状态,甚至把党在这个领域的处境,看得跟孤守于四面受困的山头一样。
同时,还需要特别防止那样一种现象:本来是一些机关一些干部自身工作没有做好,但出了问题就编造、夸大“敌情”,滥用什么“敌对势力”作为诿过卸责的遁辞。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的实力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更有底气,这是好的。但一定要防止轻躁虚骄,不能把强调中国特色狭隘理解为我们在任何方面都独一无二,和任何人不同,别人那套东西统统不足为训。要看到,非常重要的中国特色之一,也是中华文化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我们中国人、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外部文明有足够的包容、吸纳和融合能力,不仅能以“既来之,则安之”的从容大度安顿、欣赏外来文化,而且会以“西天取经”的精神不畏任何艰难地主动去学习外部文化,而且以真诚的敬重对待它,把它尊称为“经”。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