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讨论:触达心心念念的焦虑与诉求

作者:胡印斌
2018.05.10

说到底,“真理标准大讨论”所关注的,本质上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理论,而是体现了一种真诚的、实事求是的人间情怀、济世情怀。这也是我们所有讨论与争议的基点。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时光回到1978年5月10日,当时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1978年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作了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现在的青年人已很难想象,这样一篇句句都是常识的理论文章,何以会掀起一个时代的惊涛骇浪,将那个时代一流的政治家、理论家悉数卷入其中,并由此开启了影响久远、波澜壮阔的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本身就是实践而非先验的。这个在今日看起来不言自明的问题,在彼时那个已经习惯了造神、沉溺于个人崇拜泥沼的年代,却不啻是石破天惊的呐喊。

而呐喊之所以还能被人听到,并蔚成风气,宛如春潮般冲决了以往看似坚固的“无条件服从”、“坚决维护”、“始终不渝地遵循”,开启独立思考、审视与质疑,也表明,思想的种子从来没有彻底死去,地火就在地下运行,一旦机缘巧合,必然星火燎原。

而这里的“机缘巧合”,所指无非是时代与民智、历史与现实等等的冲撞与互动。也即,斯时斯世,延续了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心思变,百业待举,整个国家已经进入变革的前夜。而来自思想理论界的讨论,无论是真理、实践、实事求是;还是人性、人道主义、异化等等,尽管比一般民众的知觉要早一些,但却敏锐地戳中社会关切的焦点。

4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尽管多年来一直不乏哲学、社会学层面的解读,然而,实事求是地看,这里边最大的关切,仍在对人的发现与释放。无论时代的浪潮如何轰轰烈烈,作为人的发展、完善乃至解放,都是最大的时代性命题。

从过往时代的“螺丝钉”“砖头”,到成为一个个可以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这中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这一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的重塑努力,丝毫不逊色于后来创造的经济奇迹。或者可以说,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在历经劫难中浴火重生,并迅速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根本原因仍在于我们已经先期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与禁锢,心灵自由带来的则是全方位的成就。

这样的思想解放实践充分证明,一旦常识回归了,时代的风气正常了,民族的高热症褪去了,则以往的种种限制与羁绊,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土崩瓦解。

由此也看到,其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期。尽管中间也面临诸多波折,但那也只是因为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不彻底。有专家就此评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融资能力、吸引外资的能力、吸引旅游的能力、拓展外贸的能力、影响到不同国籍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上升,外交局面困局几乎一扫而光。这些都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场大讨论,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40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当时的情境。40年前的解放思想是在我国政治处于混乱状态、经济面临崩溃边缘时提出的,所要解决的是生存和出路的问题。而现在,经过40年高歌猛进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时候重提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无疑将会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困扰与挑战。

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也意味着,改革固有的利益格局,解放固化的思想模式,将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重新聚集到人的层面,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说到底,“真理标准大讨论”所关注的,本质上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理论,而是体现了一种真诚的、实事求是的人间情怀、济世情怀。这也是我们所有讨论与争议的基点。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理,一代也有一代的欣喜与成就、问题与困惑,而真切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心心念念的焦虑与诉求,并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予以破解,就是对40周年最好的纪念。

(凤凰网政务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网政务独家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