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改革,用发展守护绿水青山

作者:曹明弟
2017.06.15

数字是抽象的,可蓝天白云却是看得见的。只有绿色发展,全体公民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天蓝就美丽,水清便幸福。然而,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地方失去了青山绿水。

如何让资本助推绿色转型、让绿色金融体系与发展绿色经济相得益彰,近年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为全体公民“守护”蓝天白云,也是执政者必须念兹在兹的重大民生工程。

6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会议从绿色金融的业务主体、产品服务、基础设施、政策扶持和风险防范等5方面指出了大方向和主要任务。

简言之,绿色金融是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金融机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为激发地方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助推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提供了绝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近几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受到国际瞩目。作为全球仅有的建立“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三个国家之一,截至2016年6月末,中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初才启动,发行量从无到有,一年发行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一举占全球三分之一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内蒙古、云南、河北、湖北、江苏、陕西、安徽、河南、宁夏等地,相继设立省级绿色发展基金或环保产业基金,近50家企业设立了总额近1000亿元的环保产业基金。

然而,中国绿色金融供给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的测算,按照2013年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和2015年保护标准,在2013年需要的绿色资金分别达到了3万亿元和3.7万亿元,而2013年实际的绿色投资额仅有0.9万亿元左右,资金缺口达到了2.1万亿元和2.8万亿元。

巨大的资金缺口,亟需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有望让绿色金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加快中国经济绿色转型。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由地方政府主动申请报批、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不设条条框框,只是指出建设的大方向,提出建设的主要任务。因而,地方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甩开膀子,根据自身的资源要素特点,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政策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开展先行先试,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绿色金融改革和全国性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趟出路子。

换言之,绿色金融不能只停留在中央层面,地方层面需因地制宜,创新运用机制,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壮大。

眼下,全球竞相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共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而且有利于在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情况下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益于为我国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中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数字是抽象的,可蓝天白云却是看得见的。只有绿色发展,全体公民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